近日,河南鄭州蔡先生和2個朋友合伙投資20多萬開店賣漢堡,然而已開業一個月,一天的營業額卻僅有79元。蔡先生稱,基本每天賣不到100。
看到這則新聞心里酸酸的。開業一個月,每天營業額不足100元,除去房租、水電、成本等費用,3個年輕人鐵賠不賺。再堅持下去,前景堪憂,可能會連底褲都賠掉。
想必開店投資的20萬元,也是3個年輕人父母的血汗錢,甚至是舉債而為。
承載著3個家個家庭的期望,可以想象這種經營結局,帶給這3個年輕人的壓力有多大?雖然這其中可能存在店鋪選址和經營策略問題,但是足以說明當下年輕人創業艱難之現狀。
日賺9000元只是少數中的少數。絕大多數底層年輕人面臨的生活困境不應當被社會無視。
這10年工資漲了300%,房租漲了1000%,基本食物漲了500%!當代年輕人如果沒有原生家庭的資本積累,絕大多數人真的很難攢到人生第一桶金,這與他們努力與否,沒有任何關系。
這不是販賣焦慮,也不是無病呻吟,是時代背景和當前社會生存壓力讓年輕人無所遁形。
俞敏洪在他的《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中講述:現在確實是個壓力極大的社會,年輕人就算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工資也不過兩三千塊錢,就這樣還天天加班,生活實在太過困難。
再說工作。“996”“007”“裁員”“職場PUA”,每個都讓人膽戰心驚。一天有10次辭職不想干的沖動,但在生活壓力面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妥協。
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是不容易的。
這個時代的紅利已經結束,我們再也不可能經歷像過去20年的那種野蠻增長。畢業的本科生和碩博生數據倒掛,經濟低迷,就業環境越來越困難是當今社會現實。
在這種情況下,房貸、車貸、養老、教育,就像幾座大山壓在年輕人身上。他們不敢生病,不敢辭職,不敢消費。
面對某些媒體和個別專家對年輕人好高騖遠、脫不下長衫的批評和指責,年輕人的困境和呼聲悄然洇沒在了時代的大潮中。
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突破1158萬,規模和增量都創下了歷史新高,更讓年輕人的就業壓力空前加大。
希望那些站在高處、不知人間疾苦的人,不要再對年輕人指指點點了。
更希望社會多給年輕人一點機會、保障和相應的福利待遇,讓他們壓力小一點,騰出更多的精力與抱負去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