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代表隊”是怎樣煉成的
區域公共品牌能夠最大程度匯聚品牌建設合力,見效快、投入小、社會效益高,適用于多而散、小而美的產品;對于實力較強的企業來說,還是要努力做自己的企業品牌。
最近,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區供銷社主任王波帶著大同黃花在北京的各個小區參加流動供銷社展銷?!昂芏嗳藝鴨枺N量非常好。”王波也發現了一個問題:脆嫩清口的大同黃花在當地是“寶”,可離了家鄉,知道的人還不多。
除了大同黃花,各地還有不少“隱藏款”美食,怎么找到它們?近年來,全國多地積極爭取地理標志保護、發力建設區域公用品牌,甘肅有“甘味”,云南有“云品”,西藏力推“藏品”出藏,山東主打“泰山品質”,江蘇推出“江蘇精品”,形成了一支支土特產“代表隊”,消費者可以照著買。
找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
桐城水芹、米易枇杷、灤南蝦醬、佛山倫教糕、橋梓尜尜棗、趙縣雪花梨、正定馬家鹵雞、盤錦堿地柿子……這一長串光看名字就饞死個人的土特產,消費者該如何挑選?
西藏崗巴羊的出圈經歷很有代表性。“說起雪域高原上的土特產,普通消費者最先想到的多半是青稞酒、牦牛肉、糌粑等品種。”西藏地球第三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格勒巴桑告訴記者,第三極是一家全資國有企業,專門負責“地球第三極”區域公共品牌打造戰略。他們也考慮過打造已經成名的品類,但分析發現,光是好吃并不能支撐一個品種成為地方代表性特產,還有一些客觀因素需要考慮。比如西藏物流成本高,糌粑單價低,消費者不太愿意出郵費嘗鮮;青稞酒、牦牛肉相對小眾,消費者接受面窄;羊肉,群眾基礎好、單價高,能較為順利地運往全國各地。
在考察中,他們發現,2012年崗巴羊就成為西藏全區第一個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畜產品,2016年已在原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為地理標志保護商標,近幾年還完成了合作社搭建、標準化養殖的基礎工作,能相對穩定地產出羊肉,支撐銷售。最終,崗巴羊憑借底子好、人緣佳、身價高,入選第三極區域公共品牌產品名單,從雪域高原走上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上,2022年創收4120余萬元。
跟崗巴羊類似,消費者挑土特產挑花眼時,可以把是否獲得過地理標志保護當作重要參考。“地標產品有更嚴格的認證標準,要求至少有30年可查的生產、種植歷史;地域性要強,與產地密切關聯。同時還要有可量化的特色質量,比如想申報人參,要證明其苷類物質與其他地區的產品有顯著區別;想申報甜瓜,要有甜度的理化指標,能與其他地區的產品區別開?!眹抑R產權局地標處負責人介紹,這些標準保證了產品既能代表地方特色,又有穩定風味。
目前,全國有約2500個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相關注冊商標2600多件,其中20%是農產品,40%多是初級產品。這些地標產品相比同類產品有過人之處,消費者照單選購,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追溯查得到的安心產品
不同于工廠用機床加工的工業品,田間地頭種出來的農產品受外在因素影響極大,消費者買到的產品經常一回甜、一回酸,或者這一批香濃、下一批寡淡。如何保證每一批次產品都是同一個品質,是土特產“代表隊”闖過海選后要再闖的下一關。
甘肅靜寧蘋果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后,就面臨如何穩定量產的問題。當地采取的辦法是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務果能手、生產大戶承包果園,在全縣培育龍頭企業、家庭農場承建果園,用規?;瘞赢a業化、標準化。
靜寧縣紅六福果業有限公司是首批獲得“甘味”品牌授權的省級龍頭企業之一。2009年,回鄉創業的王志偉成立了萬里果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確保社員們種出的蘋果就像同一棵樹上長出來的。為此,合作社免費發放樹苗、地膜,聘請果樹專家進行免費果樹修剪、果園管理等方面的培訓與技術指導,還定期結合測土和病蟲害檢測結果,為社員和附近果農提供“放心藥”和“高效肥”。通過全鏈條把控蘋果生產種植,企業以“甘味+靜寧蘋果+紅六?!钡钠放七\營模式構建了紅六福靜寧蘋果聯合體,保證每一個紅六福靜寧蘋果都符合“甘味”標準。
近幾年,越來越多地區開始引入追溯技術,用數字化進一步推動標準化。中檢集團溯源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崔黎用一瓶蜂蜜為記者現場演示:先找到標簽上的中檢溯源碼,微信掃一掃,就顯示出包括產地、原料驗收、生產車間及負責人、入庫等信息。全程監控,全程留痕,倒逼企業嚴格執行生產標準。比如崗巴羊,連喝的水、吃的草、生活的土壤都要定期送到檢驗室檢測,最大程度確保品質穩定。
據崔黎介紹,目前中檢與全國50多個縣市合作,為包括西藏第三極系列產品、內蒙古科左后旗黃牛、察哈爾右翼后旗火山紅土豆、湖北秭歸柑橘在內的產品提供全程溯源支持。市場上使用追溯技術的產品日益豐富,消費者可留意選擇。
闖出品牌先要保護品牌
不管是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還是區域公共品牌,消費者下單時,最終還是要對應到一個個具體品牌上。就像很多廠家的五常大米都有紅色的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可是在十月稻田、柴火大院、稻可道等眾多品牌里,到底買哪個品牌,消費者還是拿不準。
“商品品牌相較于地理標志產品及區域公共品牌都更具商業價值,要盤活一個地域性名品,需要建設、打造一個商品品牌?!北緛砩钸\營中心總經理卞寧有多年操盤農產品品牌化的經驗,本來生活也是第三極產品的合作銷售平臺。他認為,區域公共品牌能夠最大程度匯聚品牌建設合力,見效快、投入小、社會效益高,適用于多而散、小而美的產品;對于實力較強的企業來說,還是要努力做自己的企業品牌。如果各地區域公共品牌中能多誕生幾個知名品牌,消費者選擇起來就更有針對性。
品牌化過程中,商家最怕遇到碰瓷,消費者最怕買到假貨。我國對地理標志產品實行強保護,市場監管部門可以主動開展專項行動予以保護。但相對于2400多個產品來說,行政保護的力量難免有不及時的時候,需要市場化力量補位。
“追溯體系其實也是防偽體系?!贝蘩韪嬖V記者,消費者使用追溯碼能查詢到的信息都是真實的,做不了假。在有些產品,如崗巴羊上,中檢還與保險公司合作,如假包賠。溯源碼和保險標志相當于給產品一張響當當的身份證,讓消費者安心購買。
供銷社一直是農副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為幫助消費者挑選更有品質的產品,供銷社也有一套認證追溯系統,叫供銷智選。據中國供銷合作社下屬企業南京中合融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美超介紹,入選供銷智選,需要當地農業部門、鄉村振興局、供銷社推薦,并取得過地標產品或綠色產品等認證,再經過中檢檢測、產品溯源和中國平安的保險保障,以盡最大可能為消費者保真。在保真的前提下,讓品牌大展身手,爭取消費者信任和喜愛。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