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指責我國對天主教的管理,卻忽略了一項至關重要的準則!
2023年4月4日,一則消息將中梵兩國的摩擦再度顯現了出來。
梵蒂岡表示,中國當局已任命了一名新的派駐上海的主教,這顯然違反了兩國之間的雙邊協議。
我中國駐羅馬大使館也并沒有立即回應梵蒂岡的聲明。
這就不由得讓人疑問,道教和佛教作為我國現如今最知名的兩大宗教,早已是深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行為認知當中,而曾在晚清時期直到新中國成立前一直廣泛流傳于中國大陸上的天主教不是早就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消散在歷史長河之中了嗎?
怎么在2023年的今天還有著梵蒂岡對中國天主教的指責呢?
而這一切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甚至還牽扯到中梵兩國由來已久的巨大矛盾。
西方式天主教和中國式天主教
梵蒂岡,相信許多了解地理的朋友都很熟悉。
作為一個身處在意大利之中,被稱為“國中之國”的存在,梵蒂岡的國土面積雖然僅僅只有0.43平方公里,但卻是全世界天主教教徒心目中的圣地。
與耶路撒冷一樣,梵蒂岡不僅被視為圣地,還是全球各天主教會和十億信徒的中樞所在,其影響力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忽視的存在。
梵蒂岡
在中國,同樣也有著一批信奉該教的天主教徒,人數如今已逾六百萬之多,但與西方國家的天主教徒略有不同的是,中國天主教更多的是與愛國聯系著,而這一切都要從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歷史流傳說起。
不同于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和從印度流傳過來的佛教兩教的歷史悠久,天主教在我國的歷史就要短上許多,該教自元代開始傳入我國后就曲折多變。
因為不論是伴隨元朝滅亡而暫時中斷,還是16世紀的再度傳入,與中國儒家倫理相結合,亦或是進入17-18世紀后,羅馬教廷同清朝皇帝的公開沖突,導致天主教發展受到極大影響。
所以,短暫且停頓的歷史總是使得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難以持久且深入。
而除此之外,另一個阻礙天主教始終無法真正扎根于中國土地之上的根本原因就是統治權。
中國本土宗教——道教
作為一個擁有著兩千多年的中央集權國家歷史的古老國度,中國的封建君主們所崇尚的就是“皇權至上、天子獨尊”的統治理念,這在歷朝歷代的統治階級中都是鐵一般的法則。
而這也就使得在中國大地上生長起來的各種宗教都必須服從于政治權力的管理,且還要服務于王朝對于人民的教化。
換句話說,對于古代中國來說,宗教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統治工具,其教權必須在治權的領導和批準之下方能實施,即治權高于教權。
這不僅在古代有著深刻的體現,還影響到了現代的宗教活動,比如古代的國師,現代的西藏達賴喇嘛,都必須是經過世俗權力的同意之后方才有資格擔任的。
而不同于中國世俗權力所搭建的各種宗教體系,西方天主教則完全相反。
天主教會設施
作為在中世紀時期,被奠定為西方宗教思想體系的代表,天主教的理念是治權要臣服于教權,雖然這種模式早已不復存在,但其手按圣經宣誓的形勢卻是保留了的下來,依舊沿用在西方政治領袖上任前的儀式當中。
可見,就算是在今天,治權臣服于教權的意識形態依舊保留在天主教所信奉的最高準則之中,而這也就能理解何梵蒂岡為何會被尊奉為圣地了——羅馬教廷便位于此地。
治權高于教權
說回歷史發展,晚清時期,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得天主教終于迎來了一次在中國內陸廣泛傳播的機會。
在各種不平等條約和列強的保護之下,天主教傳教士的足跡開始遍布中國各地,至1945年,一度使中國的天主教徒增長至三百萬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農民戰爭的高潮——太平天國的建立便是“天父”洪秀全將中國大同理想和基督教天國觀念所進行的粗糟結合,而他本人就曾差一點入了基督教。
民國天主教傳教士
新中國成立后,面對人數眾多且被外國天主教會所控制的中國天主教勢力,我國政府決定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殖民狀態。
隨后,為反抗羅馬教廷利用中國天主教會所進行的各種分裂行徑,一些天主教愛國人士率先行動了起來,他們號召眾多中國信徒,掀起了一場反帝愛國運動。
在經過不懈的努力后,中國天主教會成為一項由中國天主教界自發的宗教事業,羅馬教廷也從此失去了對其的統治權。
而隨后梵蒂岡的一系列做法則更是激化了中梵兩國的矛盾,暫不說梵蒂岡同臺灣建交的惡劣行為,單就是2000年的“封圣逆舉”,就將兩國的建交陷入到了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之中。
2000年,羅馬教皇不顧反對,將一批曾在中國犯下嚴重罪行的傳教士追封為圣人,不僅在傷害了我國人民情感的同時,還設置了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那就是天主教“教皇神圣,無錯無過”的規定。
而以上這些也就造成了我國宗教管理同天主教教規的激烈碰撞。
所以,由此我們便能看出梵蒂岡為何會抗議我國單方面向上海派駐主教的措施了,而這純粹就是無稽之談。
雖然自2018年9月22日,中梵兩國簽署有關任命主教的臨時性協議已歷四年之久,但這并不代表我國政府對于天主教的管理就已經全然不顧了。
中國天主教
相反,在“我國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的憲法原則下,我國政府的此種舉措完全是合理、合法的,并不違反兩國的雙邊協議。
宗教原本就是為了痛苦之人,提供心靈安慰和勇氣的所在,它所代表的就是人們心中美好的希望和堅定的信仰。
誠然,在中國的歷史之中,雖然宗教更多的是作為統治階級的一種工具,但其所反應的“治權高于教權”,卻是中國從古流傳下來的社會秩序,而我國政府正是秉承著這種理念才將中國的宗教事業發展成為如今的積極向上,這也充分說明了中國宗教管理的必要性!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