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黃埔首創企業環評“兩證”融合審批,企業項目投產提前兩個月以上
3月31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舉行生態環境綜合許可“融e批”新聞發布會,對當前排污許可制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機銜接改革的相關工作情況作了介紹。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了解,為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由“量變”到“質變”的改善,近段時間以來,廣東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與排污許可制度的創新改革在全省積極推進。
作為首批排污許可的國家級試點和廣東省唯一區級試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結合多年積累的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相關經驗,以及累計處理3000多宗環評和排污許可案件的審批實踐與探索,推出“一提高、二并聯、三融合”的改革思路和“1+12”政策體系。
(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生態環境綜合許可“融e批”新聞發布會現場 李劍鋒/攝)
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單寧偉介紹,排污許可制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1+12”政策體系,首創生態環境綜合許可統一批復機制,推出將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與排污許可證核發融合審批的創新模式,實現排污許可制度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有機銜接與深度融合。
據悉,“1+12”政策體系在污染因子識別、污染物總量核算、環境管理要求等五個方面深度融合,破解環評技術導則和排污技術規范標準不一致、許可排放量沖突等38處“沖突”,實現管理要求“兩證合一”。
單寧偉表示,“兩證”融合審批制度通過在材料、流程、審查、批復等流程環節推進融合舉措,打造“一套材料、同步受理、融合審批、一次辦結”的融合審批新模式。
廣州方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方邦電子”)對外事務經理劉晟介紹,方邦電子是黃埔推進相關改革舉措的試點之一,該公司的電子薄膜項目是環保融合審批的首批試點項目。
生態環境綜合許可融合審批的出臺,推動企業申報與行政審批成本實現“雙減”。劉晟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企業的環評審批公示及審批時間相較之前有了顯著的變化,審批速度大大加快,因為有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的融合審批試點,方邦電子的薄膜項目提前兩到三個月進入了投試產,已創造近一億元的項目產值。
“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取得的改革成效,為國家、省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為排污許可制度完善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副處長范瑞看來,相關融合審批舉措的出臺,有利于健全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為主體的源頭預防體系,有利于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協同推進“放管服”改革,有利于協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落實改革方案,在排污許可制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銜接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單寧偉說。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