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和她的朋友們》怎樣把“雪山之王”搬上銀幕
紀錄電影《雪豹和她的朋友們》于8月4日在全國院線上映。在海拔4700米的青藏高原,一群攝影師極限拍攝,只為探尋“雪山之王”的蹤跡。其中,牧民攝影師用尚不熟練的普通話,跟導演一起表達著內心喜悅。中國人自己的雪豹電影究竟是如何拍攝的?主創為你解答!
8月3日,導演奚志農、牧民攝影師更求曲朋攜電影《雪豹和她的朋友們》做客電影頻道《今日影評》節目,為廣大觀眾朋友揭秘拍攝雪豹的艱辛歷程。
被稱為“雪山之王”的雪豹,生活在世界上最高海拔的雪域高原,行蹤隱秘,鮮為人知。談及與雪豹結緣的經歷,做客《今日影評》的奚志農坦言,雪豹幾乎是國際野生動物拍攝的終極目標,作為在中國追尋野生動物40年的攝影師,他自己也不敢奢望,如果不是牧民攝影師們拍攝的雪豹畫面也不敢下決心拍出這部片子。他進一步指出,雪豹來無影去無蹤,你永遠無法預料它什么時候出現。更求曲朋也激動表示,能讓更多人通過這部片子看到美麗的家鄉和動物們特別開心。
回想與雪豹一家共度的35天,奚志農對《今日影評》直言過程“非常美妙”,每天要爬500米垂直海拔進入到隱蔽帳里,透過窗口去看雪豹洞,“低一點高一點都沒有這個角度和機會,所以真的是極度幸運,世界上能有幾個人有這樣的機會,那么長時間的和雪豹媽媽四目相對!”后來,他們發現了擁有淡藍色虹膜的新生小雪豹,自己也在默默替外出捕獵的雪豹媽媽照看孩子,還發現了巖羊在充當“哨兵”、兀鷲去做“監控”。
不過,有一天小雪豹突然不見了。回想當時的心情,奚志農對《今日影評》坦言非常地沮喪,尤其那一天還來了熊,特別緊張小雪豹的安危,還好在洞口沒有發現熊的痕跡。“第一反應不是說我們去拍危不危險,第一反應是看小雪豹會不會有危險。”在這個過程中,牧民攝影師達杰還救了一頭雪豹,這并非“劇本”的安排,而是牧民血脈里面滲透著的對自然的崇敬和關愛。“他們也是那個地方的一份子,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其實是每一個人的本能。”
拍攝雪豹的七八年間,奚志農和他的團隊見證了雪豹從“瀕危”到“易危”的轉變。面對《今日影評》的鏡頭,奚志農直言肯定是由衷地高興,雪豹的保護等級降級是對所有關心和保護雪豹的人的好消息。“我們在雪豹保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紅外相機的大量安放,把過去對雪豹這個物種的認知大大顛覆,它的分布廣度和種群數量都遠遠超過過去科學界的認識。”透過這部美麗的紀錄電影,他也希望有更多觀眾朋友來了解這塊祖國的自然和野生動物,可以先從在小區里面看植物、看鳥開始,一步步走到中國更廣闊的自然當中,直到在中國的“第三極”去看野生動物。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