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非遺文化體驗熱,市民共賞“國潮”魅力
國慶假期,除了游覽景區,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體驗“文化過節”。在中興鎮,江南絲竹演奏、崇明扁擔戲表演等優秀的傳統文化,讓游客和市民零距離接觸非遺,領略非遺之美,感受非遺獨特魅力。

“悟空,我們去西天取經,要經過崇明島……”C77文化創意產業園內的“中櫻航空主題互動空間”里,一群從市區來的游客,感受了一把在“飛機”上欣賞崇明扁擔戲《齊天大圣來崇明》的新奇體驗。
市級非遺傳承人朱雪山在舞臺下方的紅色絨布里,一人分飾多角,手指靈活演繹,嘴巴模擬各種聲音,十分生動有趣。“沒想到,在‘飛機’上還能看到這么精彩的非遺表演,近距離的觀演讓我對非遺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一位游客說。在觀看表演之余,朱雪山還手把手教小朋友操作木偶。
崇明扁擔戲是崇明的一項著名民俗,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朱雪山自27歲接過祖輩衣缽,傳承這項傳統技藝,至今已經演了40余年。多年來,他不斷創新改編劇目,推動非遺活動的傳承與發展。
10月3日上午,在中興鎮滧中村村委會里,由上海陽剛音樂館帶來的“非遺文化展示進村居”活動同樣精彩上演。此次活動結合了江南絲竹、瀛洲古調琵琶、滬劇等國家級、崇明非遺項目。
現場,傳承人帶來的《春暉曲》《歡樂歌》《評彈印象》等多首經典曲目,曲調細膩柔和,旋律婉轉悠揚,贏得了在場觀眾的喜愛。“我覺得挺好聽的,下次有機會的話還想來聆聽一番。”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這次從市區回家后,得知村里有安排非遺文化活動,于是特意帶女兒來感受下崇明的風土鄉情和舊時的傳統文化。
據介紹,該活動以配送的形式下村居表演,共計演出十余場,場場都收獲觀眾的喜愛。瀛洲古調上海市傳承人黃東美介紹,演出活動一般是1小時15分鐘,每當最后一首曲目演出完,很多觀眾都表示沒聽過癮,因此每次總會再額外加演2首曲目。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