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流量的時刻不會永駐
天津大爺沒空跳水了,也顧不上“跳一贈一”說相聲了,他們忙著在這座跳了幾十年、一夜成網紅打卡地的獅子林橋上維持秩序,勸人“莫跳”,怕人被水拍暈了。
果然,忙碌的“孫悟空”也來了這座橋。上次,拉面哥還熱時,山東那個村子一天來了6個“孫悟空”、7個“豬八戒”、2個“唐僧”、4個“武大郎”、3個“濟公”和1個河南籍的“奧巴馬”,5萬人擠爆只有1500多人的村莊,當地不得不調動警力維持治安……不過很快,拉面涼了。
不久前,大家還“在花園里挖啊挖”,吃“一支串帶火一座城”的淄博燒烤,這兩天朋友圈又刷爆了醬香咖啡,順便火的還有“免冰免糖免咖啡”的下單備注。不知道下一個“咖啡+”的加號后面又會是啥。
萬物皆流量,蝴蝶結奶奶、讀書的流浪漢、全紅嬋家的院子……甚至北京東直門的一棵樹。鄭州大雨,有網紅占用原本用于救人的皮劃艇直播“加油”;這次北京大雨,有“網紅”到房山藍天救援隊犧牲的隊員家門口蹭熱度。
連死亡都有人直播,曾有人直播“紅毛皇帝”顧東林最后的模樣,或發狂呼喊,或昏迷不醒,直至最后一個畫面:一張空蕩蕩的床??杀氖?,他本人是允許這場直播的,他把直播機會留給了照顧他的主播,“她沒有工作,愿意來照顧我,我就把熱度給她”。流量是他留給這個世界最后的禮物,荒誕得堪比馬爾克斯筆下的“馬孔多鎮”。
流量至上正在成為一種精神流感病毒,變異性強,傳染性強。平臺也清理過一些號,打擊網絡流氓,可他們總能像章魚一樣有再生能力,斷了一只觸手,又長出新觸手。前有假靳東,后有撩頭發的秀才……不難預見,一大波秀才平替正在路上。很快,春風又“紅”江南岸。
我們很無奈,網紅經濟是老話題了,研究數字經濟的論文發了一堆,抵制不良網紅的規則越來越細,可網紅就是呈“鏈式反應”。
其實“網紅”也知道,速紅速死,濃紅烈死。不要那么紅,也不要那么不紅,最好淡粉著、藕荷著,不要被盯上,茍著悶聲發財,收割的時間長一點。傻秀才就是太紅,大媽幾十萬的打賞才被盯上。不難預料,網紅也會進化,下一個“秀才”會進化成低調的“探花”,見好就收,換馬甲,保持穩當可控的花期,嗯,最好是塑料花,永不凋零。
掌握了人性弱點的流量正在啃噬我們的時間、四肢、眼耳。穿行在短視頻的叢林里,我們似乎一眼萬年,過了千山萬水,可人回到原點,心空空的,第二天太陽是新的,手機內容是新的,可什么又都是舊的。我們原本應該把注意力留給那些硬事件、那些群星閃耀時,“就像避雷針的尖端匯聚了整個大氣層的電流一樣,那些不可勝數的事件也會擠在最短的時間內發作”,可嚴肅的內容可能沒有多少流量。
我們感慨,這些自帶鍋碗瓢盆、24小時隨時隨地可以直播的“敬業”網紅,刷新了曾經用400多篇報道把尼克松拉下臺的前《華盛頓郵報》總編輯布拉德利的老套新聞觀,他稱“做新聞就像每天都從不知道是什么的水果上咬一口”“可能要咬上20多口,你才確定這是一個蘋果。再咬上幾十口,你才知道這個蘋果究竟有多大”。我們的“網紅”5分鐘看完一部片,7分鐘讀完一本書,10分鐘懂得一個王朝。一口一萬個蘋果,用最短的時間霸屏,讓萬眾狂歡。
流量至上、唯利是從的觀念正在傷害這個社會的各層肌理,長期主義、坐冷板凳的老實人越來越少。我們可以輕易指責看客,指責算法,指責浮躁的社會環境,但這些指責無效,甚至指責本身還可能轉化成流量的“流量”、流量所需的素材。就像笛卡爾說的,可以懷疑一切,唯一不能懷疑的就是懷疑本身。孵化“網紅”的機構很清楚“萬物皆流變,無物常駐”的道理,萬物皆可流量、追求流速。
我們很無奈被網紅經濟裹挾著前行,也不知道在這樣的河流漂多久,流到哪里去。
其實很多人意識到,有一些捷徑是可怕的,會反噬的,“網紅”離網暴一步之遙,紅與黑沒有色譜的過渡,一黑即死,“網紅”的周期在變短,一不小心就像天津大爺的自由落體入水。
當我們無奈時,就不妨把比例尺拉大些,地球有46億年,人類進化了400多萬年,如果把46億年壓縮成一年,3月,地球才有生命,12月才出現恐龍,恐龍只活了10多天,滅亡5天后,人類才登場……如此看,“網紅”的10年都不能讓這個地球時鐘的秒表轉動一下。
如此想想,就釋然了,下一個網紅打卡地很近了,又很遠了,踏實做事,沉淀的會沉淀、結晶的會結晶。
從玉華 來源:中國青年報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