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朝陽》:都市欲望,北漂故事的鮮活與極致
作者:張 瑩
講述90后“北漂”故事的《一路朝陽》,開播后從不被看好到收視一路高走,是什么打動了觀眾?
這讓我想起2007年的劇集《奮斗》,同樣是講述年輕人在北京的愛情、事業的故事。一轉眼快20年過去了,當年那些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年輕人,算下來也都人到中年,不說別的,劇中的演員馬伊琍、佟大為、王珞丹、朱雨辰,有的兒女承歡膝下,有的喝茶、瑜伽養生,妥妥的一副和“奮斗”不沾邊的狀態。
80后的《奮斗》,90后的《一路朝陽》,相同的是年輕人的斗志和困境,不同的是時代的變遷。《奮斗》中六個80后年輕人的成長,有憤世嫉俗,有迷茫叛逆,有情感混沌,他們在走出大學校門后的現實難題,經由編劇的深入采訪,勾勒出個性鮮明的80后的奮斗狀態,這是這部劇最能打動觀眾的地方。
《一路朝陽》主要寫兩個北漂女孩的故事。李慕嘉(李蘭迪飾)畢業后進入北京最知名的律所,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從行政助理成為獨當一面的律師,與大叔級的商場精英黎光(王陽飾)的感情一波幾折;慕嘉的閨蜜田蓉(王菊飾)畢業后誤打誤撞成為房產中介,與北京男孩李萬兵(徐紹瑛飾)倉促結婚,在婚后職業和感情都遭受了巨大考驗。
《一路朝陽》劇名起得好,朝陽的朝氣蓬勃、活力,加上北京恰好有個朝陽區,“北漂”元素拉滿。兩個女孩的故事,很多觀眾能夠共情“她們經歷的我都經歷過”,就像網絡上充斥著的“漂一代”的視頻,他們生活在逼仄的空間里,為了省錢還貸,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的午飯做好,兼職打好幾份工,他們一旦立足大城市,便有了炫耀的說辭——一位女律師在直播間說,在北京漂了15年,值得你們信賴。
前些日子有個叫在下輝子的火了,五條視頻漲粉百萬,導語是“高考最好的那些人現在過得好嗎?畢業十年,無論你在哪里,我都想去看看你”。
十年后,輝子和學霸同學在北京見了面:一臉疲憊的初戀,不想再卷了,她辭了職,被愛雞娃的媽媽責怪“不能吃苦”,她在采訪的最后發出“為什么社會發展得越來越好了,但是人越來越不愉快”的疑問;二次元北大博士,十年了還沒畢業,文著大花臂,30歲迎來自己的“叛逆期”,只想讓自己開心;北大法學院的高材生,生孩子后辭職離開北京,和丈夫結束異地,重新從實習律師開始努力圓大律師夢。
不會被金錢所困,找尋自己的價值,是90后甚而00后帶給我們的新的氣質,十年后的他們,你以為在追憶青春,你以為他們擁有了美滿生活,然而他們在找尋自在和自我,顯而易見,《一路朝陽》的“北漂”故事顯得單薄。
劇中的女一號李慕嘉是白領精英人設,普通大學畢業進了名牌律所,恰恰被商業大鱷黎光看上,為她動了情,這是大叔和女生的情感套路,兩個人的互動情節,有的地方可以尷尬得腳趾摳地,比如黎光事業不順坐在樓梯上,李慕嘉為他唱“長亭外,古道邊……”編劇意欲用小女生的純潔狠狠戳大叔的心,卻不小心戳出最大敗筆;還有李慕嘉媽媽骨折沒錢動手術,大叔空降“英雄救美”,這種爛大街的套路,讓觀眾質疑編劇的能力。
不得不夸夸田蓉的扮演者王菊,用觀眾的話說:王菊簡直演活了普通人!《一路朝陽》中的田蓉,開始時是戀愛腦的受氣包女友,被分手后,一心一意掙錢,這種“覺醒”不是一觸即發的成功,而是磕磕絆絆的。王菊的表演一點看不到前后的割裂,她在詮釋人物變化時是循序漸進的,田蓉是普通人,普通人的人生不會飛起。
王菊自從在《愛很美味》中被大家看到演戲的實力后,這次一如既往地沒有讓大家失望,可謂是撐起了觀眾對《一路朝陽》的大半好感。她沒有瞪眼式、翻白眼式的夸張,也沒有所謂教科書般微表情一條龍上鏡輸出,她有著自己獨有的最生活流的表演,一下一下砸入普通人心里,讓觀眾深深感到這是我們身邊的人。王菊真誠毫不做作的表演,讓人覺得看別人是演戲,看王菊就是生活的點點滴滴。
《一路朝陽》更像兩個“北漂”女孩的都市欲望:一個年輕漂亮有活力,不可避免地滑向愛慕虛榮,被那個四十歲的男人自信地告白:“我的時間成本,它的寶貴,并不亞于你的青春”;一個普通質樸,不小心踩在風口上當了“包租婆”,仍然逃不掉落戶北京的宿命,匆匆嫁給了拆遷戶。
這是愛嗎?是,又好像不是,《一路朝陽》拿出“北漂”比較極致的兩個現實宿命,雖然在結尾處讓兩個女孩因努力而成就自己,但它和《奮斗》的架構、格局顯然差了太多。
“北漂”這個Title,伴隨著太多太豐富的故事,輝子的一個十年回訪,都能拍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新鮮視角,對于影視編劇來說,深入生活的采訪至關重要。年輕的00后已然展開了他們的“北漂”“滬漂”“港漂”生活,素材飄然而至,希望我們能在影視劇中看到他們精彩的愛情、鮮活的人生。(張瑩)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