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專家說氣候變化影響侏儒藍鯨遷徙
新華社堪培拉11月14日電(記者章建華 張娜)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日前的報道援引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海洋生物學家卡倫?埃迪韋恩的話說,今年侏儒藍鯨遷徙顯著延后,這種現象與氣候變化緊密相關,令人擔憂。
據介紹,侏儒藍鯨是一種體長可達24米的藍鯨亞種,通常在南半球春夏季節從印度尼西亞的班達海繁殖區域,“像鐘表一樣準時”經東帝汶海岸,南遷數千公里到達澳大利亞海域。東帝汶沿海成為這條遷徙路線上的觀鯨最佳地點之一。
埃迪韋恩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下屬世界保護區委員會委員,最近十年持續到東帝汶研究鯨魚。她說,過去6周在東帝汶海岸沒有觀測到任何侏儒藍鯨,這種情況令人“極度關切”。侏儒藍鯨遷徙顯著延后與氣候變化有關?!拔覀兛吹降氖窃摰貐^海洋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在上升流強度方面?!?/p>
上升流就像自然升降機,會把富含營養的低溫海水從深海輸送到海面,供給海洋生物。埃迪韋恩解釋說,如果海洋變暖,帶到海面的食物就會減少。這種變化正在影響侏儒藍鯨的遷徙,使其延遲了4到6周。
埃迪韋恩表示,氣候變化還導致海洋動物的健康受到影響。過去3年,她在東帝汶海域觀測時,發現侏儒藍鯨有營養不良的趨勢,許多侏儒藍鯨瘦骨嶙峋,可以看到肋骨和脊椎骨。
澳大利亞氣象局今年9月宣布,厄爾尼諾現象和印度洋正偶極子現象均已出現,這會導致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今年春季和夏季更熱、更干燥。埃迪韋恩說,這兩個氣候因素至少會帶來一方面好處――使班達海海域水溫下降,鯨魚食物供應增多,“所以它們在(北邊)班達海的時間延長了,南遷就拖延了”。但在海洋總體正在變暖的背景下,這只是短暫的喘息機會,“因為總體上,海水中食物供應水平在下降”。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