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地產瞄準一二線核心城市 再出資54億元在京拿地
本報記者 謝 嵐 見習記者 陳 瀟
在拿下上海徐匯一熱門地塊7天后,中海地產在北京再度斥資54.4億元拿地。
10月31日,北京市土拍豐臺區郭公莊“雙子地塊”。兩宗地塊吸引了中海地產、華潤+首開、中建東孚、金茂、大悅城六家房企報名,最終成交金額達130.3億元。其中,614地塊被中海以54.4億元競得,溢價率為6.67%;621地塊由中建東孚以地價上限75.9億元搖號斬獲,溢價率為15%。
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場研究負責人張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郭公莊614地塊與621地塊相鄰,均屬于豐臺科技園板塊。由于兩宗地塊體量大、總價高,同時要求配建養老設施和商業設施,對資金和建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非常考驗開發商的綜合開發實力。“已進入四季度,疊加多個城市取消土地價格上限的背景,本次報名的都是深耕北京市場的央國企。”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10月24日,中海地產與上海龍華建設聯合體斥資240.16億元以底價競得上海徐匯區龍華街道地塊;同一日,中海地產還以33.8億元底價摘得北京市豐臺區北宮鎮辛莊村II區棚戶區改造土地開發項目地塊,加上此次豐臺區郭公莊地塊,三宗土地的成交總價約328億元,已經超過中海地產披露的第三季度新增土地總地價316.2億元。
“2023年前10個月,中海地產拿地金額接近900億元,新增貨值超過2000億元,均位居首位。”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半年中海地產拿地金額位居第三,新增貨值位居第四,到10月份,拿地金額及新增貨值都位居第一,表明下半年中海地產拿地在加速。
“一二線核心城市仍然是中海地產的主戰場。央資背景優勢突出,疊加銷售端穩健,以及一二線城市推地節奏加快,下半年以來中海地產拿地速度明顯加快。”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關榮雪亦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中海地產今年上半年加權平均融資成本為3.54%,融資成本處于行業最低區間。截至6月底,中海地產的資產負債率為58.3%,凈借貸比率為37.7%,繼續保持在“綠檔”,在手現金為1142.1億元。
“面對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中海地產在資金等方面優勢突出,不排除其會抓住拿地窗口期,加速重點城市布局,擴大自身在區域市場的影響力及品牌號召力。”關榮雪表示:“中海地產一線城市住宅產品市場整體表現較佳,市場認可度較高。雖然從公司當前較為穩健的財務情況來看,短期大手筆拿地或許無妨,但在保障品質、優質布局的同時,也要注重財務資產的穩定與安全。”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