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廣州市場供求處于近五年低位
羊城晚報記者 陳玉霞
放寬入戶政策長遠利好樓市成交,現階段廣州樓市行情如何?
多個專業機構的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州商品住宅市場的供求量處于近五年低位。區域分化明顯,其中中心區成交穩中向好,近郊區域市場承接力同比下降,外圍部分區域的成交跌勢仍在延續。
月度網簽連續18個月維持在低位
合富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州商品住宅市場供求處于近五年低位:新增供應量374萬平方米,是自2018年以來首次低于400萬平方米水平;新房成交量448萬平方米,連續18個月月度網簽水平維持在70萬平方米左右低位,是15年來最長的“底部”調整周期。
值得關注的是,從區域成交結構看,上半年中心區成交保持穩中向好的趨勢;遠郊市場有一定分化,南沙、花都、從化上半年成交量低位企穩,增城延續跌勢;近郊市場承接力較往年同期下降,第一和第二季度的成交規模均低于過往兩年同期。該院分析認為,市場成交正由過往的“中心升、近郊穩、遠郊跌”的三層結構,逐漸往“中心穩中向好,近郊+遠郊尋底”的兩層結構壓縮。
上半年,買家對宏觀經濟的變化更加敏感,尤其是偏剛需買家受到的影響更大,同時,相當部分的房企的營銷力度相對保守。買賣雙方處于膠著狀態,全市樓盤整體“推新去化率”呈逐級下降態勢。數據顯示,二季度市場平均新貨去化率為21%,較2022年的34%有所下降。
中心區樓市穩定與供應及人口密度有關
從樓價方面看,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廣州一手住宅均價為36169元/平方米。在外圍多個區域均價下降的同時,中心區的海珠、天河等區域的整體均價則同比上漲。
合富研究院跟蹤發現,中心區新盤新貨保持著35%以上的開售去化水平,部分標桿項目如琶洲南TOD、萬匯天地臻園、保利天瑞等,首開或加推新貨的去化率均達60%或以上。整體上看,中心區內有三成項目在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升價4%-6%;而黃埔、白云、番禺等近郊區域有近半數的項目今年持續加大促銷動作,讓利幅度多為5%左右,但仍有近七成的項目去化率不足40%。
機構分析認為,中心區樓市行情平穩,與區域的供求關系有關。若再細化供求關系,則和區域的人口密度也有關系。全市11區中,荔灣、海珠、天河和越秀四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從1.77萬人至3.34萬人不等,遠高于其他區域,需求的穩定疊加供應緊缺,共同支撐著中心區樓市成為調整期內實力買家入市首選。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