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大佬為何紛紛來中國?全球金融動蕩,資本尋求避難所
最近一段時間,各國企業高管、資本大佬紛紛來到中國。
據不完全統計,自3月中旬開始到現在,訪華的知名外企高管已不下百位。
其中有我們比較熟悉的蘋果、雀巢、寶馬、三星等知名企業,也有比較陌生的開云、高通等一眾國際大資本。
眨眼間,中國贏得了世界矚目,似乎全世界的“大資本家”都在往中國跑。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里來中國,已經成為一種潮流。
為何這些資本大佬會掀起“訪華潮”?
答案很簡單: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資本家都是無利不起早,往中國跑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一定是有利可圖。
全球金融動蕩,這些國際大資本的擔心已經“寫在臉上”,尋求新的經濟避風港已然成為全球共識。
而中國,正是這些資本大佬所看中的“避難所”。
全球金融動蕩,美國正在被“孤立”
今年3月份,硅谷銀行、簽字銀行接連暴雷,經濟危機的陰影游蕩在美國上空。
金融不穩定,已經引起了國際資本對美國的擔憂。
而更嚴重的問題在于,美國表現出一種歇斯底里的狀態,對企業采取了“無法控制就將其毀滅”的打壓態度。
前段時間TikTok的CEO周受資在美國國會接受質詢,近乎被當成“犯人”。
美國議員竟然用“TikTok會不會連接網絡”這種離譜的問題來挖坑。
好在周受資相當謹慎,給出的回答還算得體。
但美國這些政客的行為,將其傲慢、自大、狂妄的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繼續待在美國,資本難免會擔心被扣上“危害國家安全”的大帽子。
尤其美聯儲接連激進加息,美國滿世界拱火制造危機,高高舉起鐮刀,正尋找目標伺機收割。
全世界的資本都明白了一件事:
美國,正變得越來越孤立,經濟形勢也越來越差。
國際資本尋找新的“避難所”,給巨額資產找到出路,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越南和印度為什么不行?
不止是美國,瑞信銀行暴雷,同樣引發了歐美資本對歐洲的金融恐慌。
倘若繼續留在歐洲,很多歐洲企業擔心銀行持續暴雷。
再加上俄烏沖突加劇,國際資本對歐洲的經濟發展并不看好,所以新興經濟體才是首選。
放眼全球,這些資本大佬只有3個選擇:
越南、印度和中國。
但現實情況是,除了中國以外,越南和印度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首先,越南最大的問題在于體量太小。
雖然憑借廉價的勞動力,近年來越南吸引了很多國際企業紛紛建廠。
但越南整體的經濟體量并不大,不足以承接全球金融大鱷的巨額資本,根本無法成為資本的避難所。
其次,印度問題在于營養環境不是一般的差。
我國手機企業小米,曾用3年時間成為印度市場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廠商。
最高光的時候,印度每賣出3部手機,就有1部來自小米。
可結果呢?
印度翻臉比翻書還快,2022年1月,印度財政部對小米開出了5.6億的天價稅單。
緊接著五一勞動節,印度執法當局又對小米下了“黑手”,這次直接扣押了48億的存款。
理由是小米印度公司以假冒支付版權費的形式,向小米中國公司非法匯款。
但顯而易見,小米這是遭遇了“殺豬盤”。
除小米之外,被印度以各種名目罰款的企業不在少數,亞馬遜、谷歌,都在印度栽了跟頭。
因此,放眼全球,擁有龐大市場、產業鏈完善,謀求合作共贏、和平發展的東方大國,自然成為了這些資本大佬的首選。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更光明的未來
“中國市場蘊含巨大的發展機遇...”
“中國是令人振奮的投資沃土,也是全球經濟擺脫低迷的強勁引擎?!?/p>
紛至沓來訪華的資本大佬們,都對中國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我國對于這些遠道而來的朋友,也是擺出了更加開放的姿態,明確表示:
“中國的市場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開放的市場,更是一個共享的市場?!?/span>
疫情3年,全球倒閉了不少大公司,很多商業巨頭處境都陷入泥潭,處境相當艱難。
而中國是全球唯一正增長的大經濟體,且釋放出了非常寬松的經濟政策和資本保護政策,非常有利于國外資本的在華投資。
因此,中國大陸市場可能是全球金融危機襲來時,唯一的“避難所”。
“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更光明的未來”,這些全球資本大佬選擇用腳投票,當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寫在最后:
事實證明,和平發展、穩定的經濟環境是全世界資本最大的訴求。
逆潮流而行,站在所有人的對立面,終將螳臂當車,無異于蚍蜉撼樹。
就算是一向以世界強國自稱的美國,也不行。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