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貸款債券規模,站在世界前列
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披露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相關數據和信息,這使得實體與金融在低碳領域的合作更為可行和高效。
“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引導金融行業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發行量和規模已經位居世界前列。”財政部金融司原司長、中國國債協會會長、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組委會副總干事孫曉霞在3月29日召開的“全球投資向未來——暨中英ESG領袖論壇”上表示。
當前,機構投資者愈來愈積極地參與并支持實體經濟低碳發展,已成為新的趨勢,并創造了新發展模式。事實上,實體經濟越來越重視社會責任、環境保護、低碳轉型,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披露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相關數據和信息,這使得實體與金融在低碳領域的合作更為可行和高效。
進一步與國際市場融合
ESG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近年來,我國在推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全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向綠色轉型,在ESG以及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從機構準入來看,外資金融、保險、證券、資管機構,以及評級、支付等領域的外資機構都有更多實體進入中國市場?!睂O曉霞表示,“從業務準入來看,滬深港通、滬倫通等互聯互通渠道越來越多,未來中國將進一步與國際金融市場融合?!?/span>
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綠色發展是必然使命,我國必須繼續推動產業轉型,注重降低能耗及碳排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論壇發布的《加速氣候行動:機構投資者參與支持企業低碳轉型》報告指出,中國金融市場愈加開放,可持續投資發展迅猛,有關政策體系也在不斷完善。
目前,多方都在助推機構投資者積極開展盡責管理行動,參與推動中國企業低碳轉型意識正顯著提升。顯然,逐步完善的“雙碳”目標支持政策體系與金融生態,為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企業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與引領。
機構投資者積極逐綠
綠色金融產品規模持續擴大
“經濟是集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擇和宗旨?!睂O曉霞表示,“拉動經濟發展的后勁兒,離不開金融的支撐。”
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越來越重視綠色投資,將綠色考量因素融入到投資決策中,并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多成績。
事實上,很多資產管理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綠色金融產品。有數據顯示,全球最大的500家資產管理公司2021年管理的ESG產品規模達到7.6萬億美元,比2019年增加8000億美元。
從資產收入者來看,2021年全球資產所有者的資產規模約175 萬億美元,其中包括養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保險基金、捐贈基金等。相比較之下,2021年全球GDP為96.1萬億美元,2022年全球GDP為99.67萬美元。
從資產管理者來看,2021年全球最大的500家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了132萬億美元。因此,公司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動向,對全球資本市場影響巨大。
資管新規實施“滿周歲”
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發行
今年,中國《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實施已滿一周年,資管機構順勢調整,產品結構加強創新,尤其是在ESG、氣候變化等領域。
中金公司首席運營官楚鋼指出,一方面,明晰的監管政策為行業發展營造了健康環境,市場改革帶來供給側的擴容,財富積累則推動需求端的提升,我國資管行業各項改革目標取得積極進展。另一方面,隨著對銀行理財產品提出“破剛兌、去通道、去非標”等諸多要求,投資者順周期性投資行為對市場波動的影響也進一步放大。
從資金端來看,我國居民財富增長和資產結構優化為資產管理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從資產端來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經濟結構,進一步推動資管機構、產品結構、投資方向的調整和轉變。
“以ESG投資為例,近年來各主要經濟體不斷加大對可持續投資的支持力度,A股市場中披露ESG信息的企業數量逐年增加,上市公司披露率已經突破30%,資產管理機構更多的將ESG納入到投資決策體系,對被投標的綠色項目給予重點關注。”楚鋼透露。
據悉,中金資管對中國債券市場和A股市場近8000多家機構主體進行了覆蓋,不斷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發行,其中包括中華區首支以碳資產為配置對象的ETF產品。
建立盡責管理治理架構
強化“漂綠”衡量標準
“ESG相當于在金融領域完成了一場綠色啟迪,旨在讓未來的金融體系更有價值。”全國社?;鹄硎聲案崩硎麻L、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名譽理事長王忠民認為,“金融對標ESG實際上就是一個綠色價值認同過程。”
ESG發展持續向好,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研究員趙珈寅建議,相關概念不斷深化但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需要更多的自上而下的支持。此外,相關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知識積累與能力建設還需要時間沉淀及反復探索。
我國金融從業者普遍認為,應建立盡責管理治理架構并明確相關制度規則,保障內部信息互通并強化外部信息披露,強化提升ESG投研、氣候風險管理與盡責管理專業能力,打造“ESG投研+基本面投研+低碳轉型盡責管理”三方相互支持協同機制等。
ESG評價體系的作用,在于將過去不被納入企業報表的成本,通過社會治理的形式予以綜合評價,從而真實地反映企業的內在價值,但仍需警惕“漂綠”問題。
王忠民強調:“應該趕快構建相關金融解決方案或第三方制度工具,以有據可依的真實數據和尺度標準來遏制‘漂綠’。”
在《資管新規》全面落地、綠色轉型迫在眉睫的大背景下,“挑戰中尋機遇”將是我國資管機構長期應對的課題。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