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0000的三大編制人員年收入究竟知多少?
公務員、事業編、教師作為體制內標準的三大鐵飯碗,一直有人詬病他們“收入高”,今天我們以實例剖析三者工資組成,了解其年收入情況,還原真相。
一個普通公務員、事業編、教師在工作年限相同,月工資10000元的情況下,其到手年收入到底能有多少呢?
一、三大編制人員收入構成之謎
普通公務員、事業編、教師,他們究竟有哪些合法收入?又是否有高下差別呢?
三大編制人員工資構成基本一致,由工資、車補、崗位津貼、績效工資、十三薪、工會補貼、出差補助等組成。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講解的是工資改革以后的情況,改革以前,公務員享有的福利分房等三大待遇是事業編和教師所無法比擬的。
1.公務員。
值得一提的是公務員的工作餐。以本文鄉鎮級普通公務員所在的鄉鎮食堂為例:早餐有七八個主食品種、五六個小菜可以選擇;午餐主食一般也有三四個,菜譜則豐盛得多,六個菜任意選擇。
而花費不過是每月幾十元。(注:不同單位是不同的,一般來說,越大的公務員食堂,反而伙食不太好,因為承包出去了;小一些的政府自營的食堂就好得多,但鄉鎮一級的食堂一般不是太好。但總體而言確實比學校好——來自于網友交流交流反饋,僅供參考。)
與教師比較起來,教師吃的真的是叫花子伙食,“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豬差”實在是名至實歸。
甚至有的學校差到教師不得不拒絕食堂就餐,自己帶飯盒。(而教師拒絕食用的飯菜也是學生的飯菜,可憐的娃子們。)
2.事業編。
普通事業編的收入一般情況下都是少于等于公務員的收入。其主要收入構成情況基本同于公務員,但車補和崗位津貼只有少數人享有,且沒有十三薪。
其收入實際上是低于公務員一些的。
3.教師。
同公務員基本一致。
但車補是最近幾年才有的,比公務員晚得多,根據工作地與家的距離給予不同的額度補貼。
農村工作補貼也是近幾年才有。城鎮教師則沒有。
績效工資實際上是低于公務員的,但差別不大。目前因財政緊張,已經欠發2022年績效且21年績效也未全部發放,但各地區具體情況有所不同。
十三薪由于財政緊張,一些地區已經停止發放或者說是拖欠。
課后延時補貼這一塊兒,城市比農村多,小學比初中多,收入少的每月五六百元,多的如城鎮內中學和小學,大約2000塊。至于個別學校,所謂重點學校,能達到3000元,但同樣很艱辛,往往要看護到晚上八九點鐘,基本上是用命換錢。
班主任補貼其實可以算是崗位補貼,除了基本的所謂“班主任費”,個別學校還會有一些補貼,因校不同而不同。
二、月薪10000元的他們,到手年收入到底能達到多少呢?
(注:這里的年收入是指稅后到手工資,而月薪一萬指的是稅前工資)
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事業編,或者教師,在扣除養老保險、公積金、醫療保險等時,都是實行統一標準,并且比大部分企業扣除比例要大。
這一點,三大編制不像大多數企業那樣“就低不就高”,而企業則是盡量“就低”,這也是造成企業退休比編制內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低的原因。
三大編制扣除比例一致,養老保險扣繳工資的9%,公積金12%,醫療保險2%,職業年金4%,失業險、生育險、補充醫療險等大約2%,總計扣繳大約29%(順便說一下,編制內人員是按照工資實額扣繳,就是說你工資一萬,那么各種繳納是以一萬作為基數的;而企業同樣發一萬,但企業扣繳時大多是按照更低的基數比如4000作為扣繳基數的。這也是造成企業職工退休后養老金等低于編制內人員的又一個原因。)
懂得了這些,那么三大編制人員到手年收入究竟有多少呢?
同等級別同一地區,公務員合法收入同教師合法收入相當,事業編制人員合法收入略低于前兩者。
而不同地區收入是有較大差別的。
例如:北上廣深的三大編制人員收入情況和中西部三大編制人員收入情況差別比較大。
我們以中等收入地區月薪一萬的教師為例,在扣除公積金、社保醫保支出,大約29%后,實際到手7000元左右。月到手工資7000余元,年收入大概在8萬元左右。如果績效工資和十三薪能開的話,那么,年收入在11萬——12萬之間。
這樣一個年收入水平是工作近30年的副高級職稱的老教師的收入情況。
注意;我們說的是十三薪、績效工資都能如期發放的情況下。
三、結語
看完這些,大家還覺得編制內人員工資高嗎?
在同等學歷下,三大編制普通人員的工資水平是無論如何無法與企業相比的。(注意:我說的是同等學歷,不要拿初高中畢業的企業員工跟本科畢業的三大編制人員相比,一定要是同等條件才有比較的意義)
編制內人員最寶貴的不是工資高,也不是福利好,而是穩定!
想要高工資的,左拐,下海、去大廠;想要穩定無憂的,右拐,進體制內。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