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世界大都市協會秘書長喬爾迪·巴克爾:用長遠眼光考慮城市未來,第六屆廣州獎會涌現更多創造性案例
作為聯合國發布的國際發展領域指導性和綱領性文件,《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及其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新城市議程》呼吁所有國家行動起來,在促進經濟繁榮的同時保護地球,共筑全人類可持續的城市與住所。
3月27日,第二十期廣州獎城市創新講壇在廣州圖書館創客空間舉行,邀請了世界大都市協會秘書長喬爾迪·巴克爾作客講壇現場,以“國際視角”解讀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新城市議程》。
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簡稱“廣州獎”)由廣州市人民政府、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組織、世界大都市協會攜手創辦,旨在表彰城市和地方政府在城市創新領域中的成功實踐。今年2月,第六屆廣州獎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正式啟動。
(世界大都市協會秘書長喬爾迪·巴克爾,攝影/甘俊)
在此次論壇期間,圍繞城市治理的多樣問題和解決方案、對第六屆廣州獎的期待等問題,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下稱:南方財經)專訪了喬爾迪·巴克爾。
在他看來,城市面臨地球生態環境、社會問題、人類不斷更新的發展方式等三類挑戰,要用長遠的眼光思考未來,重新思考城市的運作模式。他也期待第六屆廣州獎會有更多的城市參與,城市創新案例會持續涌現。
城市要用長遠眼光考慮未來模式
南方財經: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2023年全球將會有26億人生活在城市中。在你看來,世界上的大城市正在面臨哪些共性挑戰?
喬爾迪·巴克爾:城市正在面臨三大類挑戰。一類與地球有關,我們正在達到地球所能承受的生態極限,城市和城市空間消耗了過多的自然資源,造成了如碳排相關的問題,從而進一步導致了氣候變化、塑料泛濫、污染等問題。這類挑戰是環境方面的,它們也與生態負面活動已經產生的影響有關。
還有一類挑戰與城市中的社會問題有關。城市正達到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規模。在這些城市里,存在著分裂和歧視的問題,例如性別不平等、貧富差異,或者年齡、種族、宗教等其他方面的不平等。
第三類挑戰與人類不斷更新的發展方式有關,例如未來的勞動方式、科學技術等。我們需要確保這些發展進步能惠及每個人,而不是只局限于極少數人。
南方財經:亞洲城市現在面臨著哪些具體問題?
喬爾迪·巴克爾:亞洲城市非常多元。有一些城市發展迅速,但這些城市的發展大多自發性強、缺少規劃,這帶來了一系列挑戰,主要是城市公共服務相關的挑戰,例如為人們提供體面的住房等。
還有一些城市正面對城市規模擴張帶來的挑戰,這種擴張規模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城市真正需要新的治理模式,并采取大量的創新舉措來治理這些城市空間,包括在城市流動性方面、在城市規劃方面、在管理密度方面的舉措等。
第三類城市則面臨著人口數量萎縮、老齡化的挑戰,他們的人口老齡化非常快。在過去這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城市發展問題,但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城市必須適應的新常態。城市中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口需要特殊的街道規劃、特殊的公共服務等等。
南方財經:隨著《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期限不斷靠近,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城市需要應對多重挑戰。城市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行動?可以聯合哪些多方力量來實現這一目標?
喬爾迪·巴克爾:每個城市需要做的最重要最緊迫的事,就是停止采用見效快的權宜之計,而是用長遠的眼光思考未來。因為權宜之計不能解決城市目前真正的、深層的問題。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城市管理者不能只是為了連任而行動,也不能只解決當下的問題,而必須要重新思考城市的運作模式。只有當城市沿著未來的模式發展,可持續發展目標才能實現。
具體來說,這意味著城市需要從兩個方面組織力量。首先城市治理者需要與自己的人民、市民合作,讓企業參與進來,讓公民社會參與進來,共同進行城市治理。
其次,他們需要向上合作,需要聯合政府、國際機構以及其他城市,與他們積極協作、互相學習先進經驗,共同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他們需要向其他城市學習已有的治理創新成功經驗,為此,他們需要在國內和國際上都尋求合作。
南方財經:對于市民來說,他們能做些什么來實現自己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舉幾個例子嗎?
喬爾迪·巴克爾:對于市民來說,可以從三個層面去促進可持續發展。首先是個人層面,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哥倫比亞波哥大和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大量市民已經在使用自行車出行了,這種出行方式避免了多種形式的污染,而且更健康。另一個例子是市民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廢棄物。例如,盧旺達基加利的居民從幾十年前開始就不再使用塑料袋了,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是市民可以做的一件大事。
第二個層面是市民們可以聚集起來,共同改善他們的城市。市民應該在相關決策中發揮更核心的作用,比如決定居住區附近的空間利用方式、綠化情況,以及決定街道建造材質及方式,從而讓街道在投入使用后更安全、更低污染。這需要市民們團結在一起,積極參與城市或社區決策。
最后一個層面,市民們應該發聲,包括在媒體上發聲,與政府溝通訴求,要求政府采取行動。他們應該與大型污染企業對話,告訴企業污染不再是可以接受的,他們應該行使公民正當的權利去促進社會進步和改變,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城市橫向交流合作加速復蘇
南方財經:我們知道大都市協會作為一個全球城市治理交流互鑒的國際平臺,旨在推進地方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新城市議程》,大都市協會在哪些方面促進了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新城市議程》?
喬爾迪·巴克爾:我之前談到了城市之間的橫向合作,而大都市協會正是促進這些合作的平臺。
我可以舉一個例子,我們目前正在合作的一個領域是城市森林,即把自然帶回城市。我們需要擯棄“城市和自然是對立的”的舊思想。我們知道城市正在吞噬自然,它正在耗盡自然資源、改變自然氣候、改變自然水系。現在我們必須要逆轉這個過程,我們需要讓自然回到城市中來解決這些問題。
例如,加強綠化解決熱島效應,增加濕地來解決洪水問題,我們需要打造自然通道,讓授粉的昆蟲和遷徙的動物能夠穿越城市,而不是被城市阻擋在半路,這需要改變。大都市協會正在協調中國和歐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城市之間的合作,一起討論怎樣才能更好地引進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南方財經:第十四屆大都市協會世界大會將于今年六月舉辦。我們能從中期待什么?
喬爾迪·巴克爾:在第十四屆大都市協會世界大會期間,全球許多的大都市將會在布魯塞爾聚會并積極發聲,我們有非常具體的計劃。5年來,我們一直與聯合國人居署合作,希望將10月7日設置為世界大都市日。今年的大會上,我們將在一起,明確向聯合國提出:我們希望這成為聯合國日歷上的一個正式節日。
同時,也可以期待城市恢復交流合作。過去3年,旅行受到了很大限制,城市間的交流學習活動也因此轉為了線上,雖然這種方式開辟了很多新的機會,花費更低,更具生態可持續性。但城市間的學習也需要實地考察訪問、面對面交流。
廣州是中國城市國際化和對外交流的先鋒
南方財經:第六屆廣州獎已于今年二月在巴塞羅那正式啟動,你對第六屆廣州獎有何期待?
喬爾迪·巴克爾:我的第一個期待是,廣州獎的案例申報數量將會達到新高。我們認為,廣州獎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城市意識到,得到廣州獎的認可,是他們在全球范圍內推廣自身城市創新實踐一種非常好的方式,現在非常多的城市對廣州獎很感興趣。
此外,我也認為這屆廣州獎的案例將會非常有創造性,因為新冠大流行已經過去,城市正在采取各種創新實踐來促進復蘇,這種復蘇將是有韌性、可持續的,將應對疫情引發的新問題和其他已經存在的問題。
因此,我認為本屆廣州獎不僅會收到許多參評申請,而且將會涌現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非常新穎、有趣、充滿奇思妙想的案例,因為新冠大流行持續期間,全球每一個城市都受到了疫情的沖擊和挑戰,因此期待這屆廣州獎能涌現許多與后疫情時代復蘇相關的城市創新案例。
南方財經:作為大都市協會的聯合主席城市,廣州負責大都市的創新工作,并主持大都市協會亞太區域秘書處的工作。你對大都市協會和廣州的未來合作有什么期待?
喬爾迪·巴克爾:廣州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城市國際化和對外交流的先鋒。就國際交流而言,這個城市在一些方面是中國城市的典范。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中國大都市經歷了迅猛的發展,這種發展是有計劃的,并且沒有發生衰退和重大的動蕩,這種發展更新的經驗對世界上其他地區很有參考價值。
在世界其他地區,例如美國和歐洲也在密切關注中國城市的創新。而廣州一直擅長的一件事,就是將這些創新經驗闡釋和展示出來,讓世界上其他地區也能夠理解和學習。所以廣州不僅是大都市協會亞太區域秘書處,不僅展示了廣州和大灣區的成功經驗,更是連接中國、其他東亞城市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橋梁,這就是我的期待。實際上我也確信,我們將與廣州的秘書處一起緊密合作,共同實現這一作用。
(實習生吳素嫻對本文亦有貢獻)
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由廣州市與世界城地組織 (UCLG) 、世界大都市協會 (Metropolis)攜手于2012年創設,旨在交流城市治理創新發展先進經驗,推動全球城市全面、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廣州獎每兩年舉辦一屆,迄今已成功舉辦五屆,累計參評城市創新項目超1300個,日益成為全球城市治理交流互鑒、全球地方推進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新城市議程》的重要平臺。目前,第六屆廣州獎案例征集已正式啟動。請點擊關注第六屆廣州獎邀評專題頁面的最新動態>>>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