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洗硯之困”到“滴水之功”:一塊墨硯里的文明突圍
中國書寫史本質是一部材料革新史:從甲骨朱砂、松煙制墨到“墨分五色”,墨硯始終承載著“天人合一”的哲學。然而,工業時代的市售化學墨汁卻讓書法淪為“污染源”,傳統文化與生態環保間的矛盾亟待破解。面對這樣的生態困境,上海國韻選擇研發新品,重構墨與水的共生關系,減少書法墨汁污染。
這款創新文房產品“墨見”,巧妙融合千年古法制墨工藝與現代智能制造技術。創始人倪俊豪分享研發歷程時表示:“源于對父親研墨習字的觀察,我思考能否通過工藝革新簡化傳統流程。經過數百次實驗,終于實現古法精髓與現代制造的完美結合。”
該產品突破性采用食品級天然色素配方,通過特殊工藝處理實現“沾水成墨”的便捷使用方式。使用時僅需毛筆蘸水輕觸墨塊即可獲得均勻墨色,停筆后自然陰干即可保持墨體完整,既保留了研磨成墨的傳統書寫質感,又解決了傳統墨汁易揮發、難保存的痛點。讓千年書法藝術與環保理念真正相融,詮釋“器以載道”的當代內涵。
上海國韻主導的這場水墨的現代化轉型,本質是一場文明對生態責任的認領。當墨從消耗品轉為可持續載體,書法便超越了技藝傳承,成為人與自然和解的儀式。千年"惜物"傳統在此刻顯影:墨塊中封存的不僅是松煙與膠脂,更是對山川湖海的莊重承諾。這種以文化自覺重構生態契約的智慧,恰為全球環保困局提供了東方密鑰——真正的可持續從不是技術對自然的征服,而是文明以謙卑姿態,在方寸硯臺中重建與天地的共生秩序。
從松煙古墨到墨見,變的是一滴墨的形態,不變的是文明對天地的敬畏。面向未來,上海國韻以三十年匠心積淀為筆,以時代創新精神為墨,始終秉持對文化傳承的敬畏之心;而立之年再啟新程,將以更具活力的藝術教育生態,朝著成為海內外兒童藝術領域標桿品牌的目標堅定邁進!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