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推動中小企業景氣持續回升
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下稱《意見》);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發布《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下稱《通知》)。兩份重要文件的出臺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互為主體,民營企業中90%以上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中90%以上是民營企業。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中小企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研究報告》階段成果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中小企業景氣總體呈現企穩回升向好態勢,但受多種因素影響,企業復蘇的基礎還不牢固,當前亟需落實落地落細相關文件精神,激發民營中小企業發展活力,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是持續提升中小企業發展景氣的“牛鼻子”。
我國中小企業景氣呈現回升向好態勢
根據測算,2023年全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由2022年的79.63上升到84.05,同比提升5.6%。顯示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景氣總體呈現企穩回升向好態勢。考慮到近三年疫情期間景氣波動較大,景氣復蘇的基礎還有待夯實,預測2023年全年景氣指數將保持溫和復蘇基調。
從全國省際中小企業景氣動態來看,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南五省蟬聯全國景氣榜單前五位,凸顯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大省高質量發展的“韌實力”。調研發現,近年來全國各地在提升中小企業景氣方面呈現出諸多亮點。如廣東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通過實施“鏈主+鏈長制”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打造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浙江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強化平臺經濟賦能中小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江蘇加快中小企業“智改數轉”,重點實施“千企升級”行動計劃等,促進專精特新企業引領高質量發展;河南圍繞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派駐萬名干部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上海健全多層次政企溝通協商機制,開展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幫扶行動;湖南開展“資匯瀟湘”中小企業融資促進行動和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行動,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融資服務;廣西借勢《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落地實施,推進構建中小企業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盡管2023年全國省際指數分布不均,但大部分省份景氣排名波動不大,顯示全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基本面總體平穩良好。
拉動中小企業景氣回升的積極因素
中小企業景氣與宏觀經濟和區域行業景氣密切相關。綜合分析當前拉動全國中小企業景氣回升向好的積極因素有以下三點:
一是紓困政策落地有效助力中小企業韌性復蘇。2022年以來,圍繞緩解中小企業缺訂單、轉型難等實際問題,國家層面出臺40多項紓困政策,各地出臺近300項相關舉措,從中央到地方持續加大幫扶政策力度和精準度。受此拉動影響,全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總體看來,紓困幫扶政策實施為中小企業拼經濟、強韌性提供了有效支撐。
二是新興行業發展推動中小企業數智化轉型提速。近年來,我國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新興行業快速發展,為中小企業數智化綠色化發展轉型提供了新機遇。據統計,2023年上半年新設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個體工商戶同比增加19.4%。數智化賦能民營中小企業激活內生發展動力,已逐漸成為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全鏈條全流程數字化生態、增強產供鏈韌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市場預期穩中向好有利于增強中小企業信心。2023年以來,我國政府采取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對于穩定國內市場,加速各行業全面復蘇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國內經濟運行保持恢復發展態勢,大宗商品指數呈現供需兩旺的特征。受此拉動影響,中小企業用電、采購等指標持續向好,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活力持續,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隨著《意見》和《通知》配套舉措落地落實落細,“組合拳”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企業家信心和消費活力會不斷增強,從而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景氣總體呈現持續回升向好態勢。
在看到中小企業景氣逐漸回升的同時,也要看到企業復蘇的基礎還不牢固,一些企業經營困難。目前可能拖累中小企業景氣復蘇的阻礙因素包括:內需仍然不足;外貿不振,出口下滑;中小企業資金流動性不暢。調研了解到,中小企業賬款拖欠現象嚴重影響企業生產經營修復;數智化創新人才不足。當前民營中小企業仍處于傳統優勢減退與新舊動能轉換空檔期,也處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躍升高質量發展窗口期。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人才不足直接影響到創新成果獲取與轉化,同時也影響到質量管理、標準化水平及與高端產業鏈價值鏈配套融合發展的水平。如何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提升賦能激活中小企業內生發展動力,是增強中小企業成長韌性的關鍵。
持續改善提升中小企業景氣的建議
實踐表明,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景氣好,區域行業經濟發展才會興旺發達,國民經濟總體才會繁榮強盛。能否持續推動中小企業景氣向上向好,關鍵在于落實落地落細《意見》和《通知》配套措施,通過擴大內需、擴大出口、數智賦能、優化環境來穩預期、強信心、促增長。
第一,發展新型消費擴大內需。一是短期通過貨幣政策降息降準、財政政策加碼新老基建都有助于拉動投資、刺激消費;中長期要著眼提高居民收入,讓居民“有錢花”;二是要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充分發揮平臺經濟在強化有效供給、拓展消費市場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三是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鼓勵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型消費和高質量服務消費供給,擴展線上線下有效消費空間,讓企業“有錢掙”,居民的錢“有地方花”;四是做實民生保障,擴大教育、住房、就業、養老、醫療等民生領域有效投資全覆蓋,擴大面向中小服務商的政府采購項目,讓企業“敢投錢”居民“敢花錢”。
第二,借勢RCEP實施擴大出口。一是釋放RCEP全面實施的多重紅利。面對歐美需求下滑,通過“一帶一路”和RCEP雙輪驅動穩外貿訂單。通過打造“中日韓小循環”“中國-東盟小循環”充分釋放RCEP的制度紅利、產業紅利、市場紅利及貿易紅利;二是充分利用“電子口岸”提升出口歸并簡化申報效率,進一步擴大“新三樣”及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創新產品的出口潛力,充分發揮中小企業跨境電商與數字服務貿易優勢,并使之成為出口新增長點;三是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進高質量“走出去”、高水平“引進來”,促進中小企業實現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發展。
第三,數智化賦能創新驅動發展。一是數字化智能化賦能,持續壯大優質中小企業規模,推動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精準對接,助力中小企業參與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強鏈補鏈,合力攻堅解決關鍵領域的“卡脖子”問題;二是科技成果賦智,推動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在中小企業落地轉化,提升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三是強化人才支撐,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人才開發投入,加大數智化國際化人才培養力度,進一步壯大產業工人隊伍,為增強企業成長韌性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人力支撐。
第四,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營商環境。一是持續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在全社會倡導尊重愛護企業家、服務企業家、弘揚企業家精神的新時代風尚,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提振企業家創新創業成長信心;二是持續完善中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優化信用環境,在全國推廣“信易貸”模式,落實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三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地方政府一把手聯系民營中小企業制度,優化新型政商關系,降低經營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四是構建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作者單位: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中小企業研究院、浙江省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協同創新中心?!吨袊行∑髽I景氣指數研究報告2023》既是該研究院中小企業系列研究報告的最新成果,也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1BGJ041)的階段性成果。)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