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人”許國初:扎根基層30年 做鄉村振興“領頭雁”
步入花甲之年的許國初是浙江海寧市袁花鎮長嘯村黨委書記。他扎根基層整整30年,心系群眾,舍己為公,帶領長嘯村從曾經的經濟薄弱村“破繭成蝶”,一躍成為海寧鄉村振興典范之一,并先后獲得省3A級景區村莊、全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踏上扎根農村的奮斗之路
20世紀90年代初,許國初憑借出色表現被推選為原楊窯村村委會副主任一職,次年成為村黨支部書記。那時的楊窯村經濟薄弱,再加上關停了村辦企業,經濟來源更少了,發展之路舉步維艱。面對困境,許國初想盡辦法發展經濟,整合土地資源,完善土地平整度,抓農業生產,但因缺少資金來源,很難做出成績。
“最開始那幾年,還是有過彷徨和猶豫的?!痹S國初坦言,他曾經打過退堂鼓,辭呈遞上去幾次,可他又難以放下手上的工作,“每次都說,走之前再做一件好事,就這么一直做了下去?!?/p>
2004年,原楊窯、袁東、年長、亭子橋四個村合并成為現在的長嘯村,許國初再次面臨選擇,因為心系鄉村振興,最終選擇留下來繼續擔任書記?!凹热划斄?,就要當好?!彼底韵露Q心,一定要將“經濟薄弱村”這頂帽子從長嘯村頭上摘掉。
走上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
2007年,長嘯村在袁花鎮范圍內率先完成了通組達戶道路硬化工程,進行村莊環境綜合整治,通過新增綠化、路燈等措施,使得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同時,長嘯村先后投資22萬元新建了村文化活動中心,內設閱覽室、排練室、老年活動室等,豐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后來,許國初又與村委謀劃在村里建起了近200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上門對接村在外投資辦廠的企業,全力為企業發展做好服務,成功引導產業資源回流。
水稻曾是長嘯村的主導產業,但每年的收成并不理想。對此,許國初提出以搞活土地流轉經營權為抓手,對村民們分散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整合,再承包給種植大戶,實現農業高標準化和機械化作業。
這些年,許國初心系村里的經濟發展,常常外出考察,想找一條適合長嘯村的發展之路。就這樣,美國提子、歐亞葡萄、南方梨等特色農業在他的帶領下逐步發展起來。
2015年,在許國初的推動下,長嘯村建立了全國首個棚下種菇、棚頂發電的農光互補食用菌基地,與普通食用菌基地相比,效益提升了30%。2021年度,基地為村級集體增收80多萬元,帶動就業200多人,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陽光經濟”。
2004年長嘯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僅16.5萬元,入不敷出。此后幾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增幅都在30%左右。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40萬元。長嘯村就此摘掉了“經濟薄弱村”的帽子,也打響了“鄉村振興典范”的名號。
扎根鄉村三十載的奉獻之路
2021年,袁花鎮“花溪俠影”美麗鄉村風景線啟動建設,許國初日夜堅守在施工一線。在風景線驗收前的1個月,由于積勞成疾,許國初病倒了。但在前往上海做完心臟支架手術后僅僅4天,他不顧家人的勸阻又出現在了施工現場。對此,許國初說道:“到了最后沖刺階段,不放心啊。”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花溪俠影”美麗鄉村風景線一舉斬獲嘉興一等獎,這條顏值、產值、氣質并存的風景線也為長嘯村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如今,許國初扎根農村31個年頭。步入花甲的他仍然豪情滿懷,“在身體允許范圍之內,能為老百姓做點好事,就多做點好事。還有3年時間,要實現村級集體經濟1000萬元的目標,我要努力,因為這是我給老百姓承諾的。”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