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四項重點任務 財政加力支持農村綜合性改革
近日,財政部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23年中央財政繼續支持實施并啟動新的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以下簡稱“試點”)。試點自2017年啟動以來進展如何?今年有哪些重點任務?財政如何持續支持農村綜合性改革、助力推進鄉村振興?
財政支持鄉村全面振興
加大支農投入,及時下達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小麥“一噴三防”補助資金;針對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農業防災減災和水利救災資金、耕地建設與利用資金等印發管理辦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今年以來,財政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持續提供資金保障。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7915億元,同比增長6.8%;農林水支出增長10.9%,基本民生、鄉村振興等重點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財政部于2017年啟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在山東、安徽、湖南、廣東、云南、陜西等6個省份率先開展。2021年,北京、河北、內蒙古等18個省(區、市)在總結前期試點成效和經驗基礎上繼續開展試點。根據財政部公布的2022年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名單,試點地區包括北京市通州區、河北省南皮縣、山西省介休市等13個縣(市、區)。
財政部明確,做好今年試點工作,要因地制宜探索財政支持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效路徑和示范樣板。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申學鋒介紹,農村綜合性改革旨在通過綜合集成政策措施,尤其是中央一號文件出臺的各項改革政策,有效釋放政策的綜合效應,推動農村改革向縱深發展。
明確四項重點任務
今年,試點將富民鄉村產業發展、數字鄉村發展、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治理四大機制創新作為重點任務。
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在鄉村產業發展方面,著力創新更緊密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同時,積極探索撬動社會資本與村集體合作共贏模式,積極發展低碳農業、創意農業、智慧農業、農事體驗、農旅融合,促進鄉村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強化科技支撐――在數字鄉村發展方面,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北斗終端、多光譜、人工智能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科技產品深度融合應用。在鄉村人才振興方面,重點培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和產業發展職業經理人、經紀人等,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農民,提升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
試點還將推動鄉村治理機制創新。《通知》要求,有效運用農村公益事業建設財政獎補政策,發揮一事一議機制作用,調動農民參與村內公益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財政支農政策的實施效能和農民滿意度。
“試點過程中應牢牢把握‘綜合’二字,強化試點區域內改革集成和政策協同,統籌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最大程度釋放試點的整體效應。”申學鋒說。
構建多元投入機制
試點將如何推進?據了解,縣級人民政府將作為責任主體,編制方案并提出申報,由省級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審核,確保試點方案合規可行。
具體看,河北、山東、河南、廣東、四川5個鄉村人口大省可申報2個試點,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可申報1個,由中央財政擇優支持。財政部要求,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中央財政資金引導,有效帶動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參與試點建設,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申學鋒表示,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應構建多元投入機制,除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支持之外,還要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有效帶動地方政府加大投入,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政府引導基金等方式,統籌整合相關資金予以支持。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認為,中央財政資金可適當向貧困鄉村較多、底子較差的地區傾斜,引導地方財政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支農投入,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全方位財力支持保障,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精準助力鄉村振興。
“地方政府應立足本地特色資源,扶持特色產業發展,突出資金支持重點。同時應注重支持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和道路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增強鄉村內生發展動力。”李旭紅說。
汪文正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