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需求井噴 IGBT缺貨潮起? - 早報網
近日,產業鏈上多個消息傳出,IGBT在新能源汽車與太陽能光伏兩大主流應用需求大增下,價格上漲,再現“缺貨潮”。
有報道指出,“在瘋狂搶貨下,近期大缺貨,不僅價格漲翻天,業界更以‘不是價格多高的問題,而是根本買不到’來形容缺貨盛況。”
IGBT是一種功率開關元件,是工業控制及自動化領域的核心元器件,其作用類似于人類的心臟,能夠根據工業裝置中的信號指令來調節電路中的電壓、電流、頻率、相位等,以實現精準調控的目的。因此,IGBT被稱為電力電子行業里的“CPU”,廣泛應用于電動車、光伏、工控等領域。
時間撥回到2020年,當時全市場缺芯嚴重,尤其是汽車芯片短缺一度成為關注焦點,其中,IGBT需求激增,價格一路飆漲,讓車規IGBT企業享盡業績紅利,并促使一批半導體企業切入車規級IGBT賽道。
2022年之后,半導體行業整體下行,缺貨情形鮮有見諸報端,而今,IGBT缺貨潮難道卷土重來?近日,21世紀資本研究院聯系了多家廠商、分銷商了解相關情況。
IGBT缺貨潮起?
近日,在某個半導體行業交流群中,一位從業人士連續數日兜售8寸IGBT晶圓,但群內響應者寥寥。
這與報道中大肆渲染的IGBT缺貨行情并不十分吻合。
相關報道顯示,IGBT是近期半導體組件中,唯一還能大漲價且一路供不應求的品項。報道還援引太陽能電池制造商茂迪董事長葉正賢對IGBT缺貨現象的評論:“漲價搶貨已不是新鮮事,不是價格多高的問題,而是根本買不到。”
這樣的發聲并非個例。有媒體報道,賽晶科技召開2022年全年業績說明會時透露,當前,需求旺盛產能緊張,公司IGBT產品供不應求,2023年該項業務營收有望達到2億元,2024年有望再翻倍。
此外,近期市場上傳出的一個消息進一步催化了IGBT的缺貨行情,特斯拉透露,下世代電動車將大砍碳化硅(SiC)用量75%,而IGBT被視為潛在替代方案。
IGBT的缺貨情況到底如何?21世紀資本研究院近日詢問了多家半導體分銷商和代理商,對方均表示還未出現報道中所稱“買不到”的情況。
“(半導體)整體很淡,內存(芯片)最差。”一家北京的芯片代理商對21世紀資本研究院表示。對于IGBT的缺貨情況,該人士表示,“沒有那么缺,市場比較淡。”
一家A股頭部半導體廠商也對21世紀資本研究院表示,IGBT的需求和價格目前還沒有看到特別大的變化,“可能是海外市場的表現。”
深圳市薩科微半導體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功率器件如MOS場效應管、IGBT、碳化硅器件等,還有二極管、三極管、電源管理器等。據公司銷售經理黃新康介紹,目前來看,各產品的銷售比較平穩,并未出現嚴重缺貨的情況。“我們是原廠,有自己的生產產線,公司IGBT占比并不算高,整體銷售情況不錯,價格還是比較平穩,沒有出現特別夸張的漲幅,也沒有極端搶貨行情。”
另據一位半導體分析人士透露,“工業級IGBT市場表現是不錯,但從個人了解到的情況看,還沒到缺貨的情況,比較平穩,前述情況或不具有普遍意義。”
產能缺口仍存
雖然還沒未出現普遍搶貨行情,但實際上,IGBT的缺口一直存在。
“IGBT的玩家就幾個大咖,應用的領域最近是比較火。”一家芯片代理商對21世紀資本研究院表示。
其所謂“比較火”的領域無疑指向了新能源行業。市場人士分析,“一個是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包括汽車、充電樁等,第二個就是光伏發電的需求。另外還有來自家電、電源的需求增長。”
數據顯示,IGBT在新能源汽車功率半導體中占比約8成,是汽車電動化最受益的細分領域。三方機構曾預測,2025年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將達到654萬輛,滲透率為21%,有望帶動中國新能源汽車IGBT市場由2020年的27.3億元增長到2025年的112.6億元。
光伏領域的需求也極大地促進了IGBT市場的發展。比如賽晶科技介紹,今年電動車對IGBT需求進入到增長平緩期,但光風儲(光伏、風電、儲能)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市場規模增長很快。
A股公司新潔能2022年年報也透露出該種趨勢,公司預計2023年IGBT產品的銷售將繼續加速放量。公司的IGBT以光伏、儲能行業為主要應用方向,在2022年實現銷售4.03億元,同比增長398.23%,銷售占比從2021年的5.37%提升至22.33%。
斯達半導則在2022年業績預告中披露,在光伏發電和儲能領域,公司的IGBT模塊以及分立器件在光伏電站和儲能系統中大批量裝機并迅速上量,新能源行業收入占比從2022年上半年的47.37%進一步提升至54.30%。
與之相對的,從IGBT市場來看,目前仍主要由外國企業占據。由于外資IGBT廠商業務起步較早,先發優勢明顯,因此形成了當前IGBT市場被德國、日本和美國企業壟斷的格局。目前全球IGBT前五大玩家為英飛凌、三菱、富士電機、安森美和賽米控,其中英飛凌在各個細分市場中都有較大的領先優勢。
即便是國內排名第一的斯達半導,全球占有率也不高。據英飛凌數據統計,2021年度IGBT模塊的全球市場份額排名中,全球前五大廠商占據67%的市場份額,其中英飛凌以33%的市占率占據領先地位,國內廠商斯達半導和中車時代電氣分別占據全球份額的3%和2%。
這意味著,未來國內IGBT廠商的增長空間還很大。“本土IGBT企業也在快速進步,技術上逐漸實現對國外領先企業的追趕,且在客戶服務方面更具優勢,能快速響應下游客戶的需求,并且產品價格上相比于外資也有一定優勢,有利于下游客戶的降本。”東吳證券研報指出。
新能源需求“井噴”
近兩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以及變頻白色家電的普及,IGBT的市場熱度持續升溫,加上國內IGBT領軍企業如斯達半導的上市,比亞迪半導體、士蘭微、時代電氣等切入IGBT,這個細分賽道也越發受到關注。
進一步分析斯達半導的業績表現,可管窺IGBT市場的發展趨勢。
從去年上半年斯達半導的營收結構來看,來自工業控制和電源行業的營業收入為56,565.02萬元,同比增長12.98%;來自新能源行業營業收入為54,678.04萬元,同比增長197.89%;來自變頻白色家電及其他行業的營業收入為4,070.20萬元,同比增長19.74%。
也就是說,工業控制領域的需求仍然占據大頭,而來自新能源行業的需求與之旗鼓相當,并呈現井噴狀態。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行業中,來自汽車領域的需求還處在放量中。
以新潔能為例,IGBT產品作為光伏、儲能行業的重點應用產品,SGT-MOSFET有較多料號進入汽車電子領域。總體產品占比來看,2022年來自光伏儲能的營收占比為25%,來自汽車電子的占比為14%。
華潤微IGBT產品的下游應用結構也仍以工控為主。公司在近期的投資者調研中透露,IGBT產品下游應用結構為工控占比65%,汽車占比20%,消費類占比15%,IGBT模塊目前已經上量,預計2023年IGBT產品能夠進入汽車主驅。2023年IGBT產品會保持較快增長,目標是在2022年基礎翻一番。
這其中暗含的一個信息是,車規級IGBT本土化的需求更為緊迫。車用IGBT模塊對芯片壽命、可靠性、失效率等要求較高,其市場同樣被海外巨頭所把持,2020年時自給率不足20%。
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梳理,本土廠商IGBT廠商中具備已通過車廠認證并實現大規模出貨的包括比亞迪半導體、斯達半導、時代電氣、士蘭微等。此外新潔能、揚杰科技、聞泰科技等廠商也正積極布局。
據斯達半導公開數據,2022年上半年,公司生產的應用于主電機控制器的車規級IGBT模塊持續放量,合計配套超過50萬輛新能源汽車,預計下半年配套數量將進一步增加,其中A級及以上車型超過20萬輛。同時公司在用于車用空調、充電樁、電子助力轉向等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器件份額進一步提高。
新潔能披露,2022年公司子公司金蘭半導體的第一條IGBT模塊封裝測試生產線已經基本購建完成。持續加碼產能,在IGBT領域,士蘭微產品線由IPM模塊拓展至車規級IGBT模塊與單管。宏微科技擬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資4.3億元用于車規級功率半導體分立器件生產研發項目(一期)。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