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輩自強 是對“抗戰精神”最好的銘記
78年前的9月3日,值得每一位中華兒女銘記。中國人民用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和傷亡3500萬人的沉重代價贏得了抗戰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憶往昔,看今朝,作為當代青年干部,吾輩當銘記歷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懷愛國壯志,擔家國重任,以青春之我,不負偉大時代。
弘揚抗戰精神,厚植“愿得此身長報國”的愛國情懷,筑牢信仰之根。“愛國之心,實為一國之命脈。”吉鴻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是愛國;趙尚志“忍辱淡生死,負重衛家邦”,是愛國;佟麟閣“一腔恨,俱凝刀槍上,怒向頑兇”,是愛國……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無數中華兒女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以血肉之軀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愛國主義始終是激勵中華民族拼搏奮進的不竭動力。新時代的今天,祖國不需要我們拋頭顱、灑熱血,如何詮釋這種愛國情懷?對于青年干部來說,應該像抗戰先烈那樣,把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捆在一起,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立場堅定,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國家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要將愛黨愛國當做最基本的品質與操守,積極投身強國偉業,自覺將個人的青春之力、奮斗之志轉化為腳踏實地、不懈奮進的報國行動。
弘揚抗戰精神,發揚“為有犧牲多壯志”的斗爭精神,茁壯奮進之力。“甘愿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在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中華兒女,面對侵略者的鐵蹄和殘暴殺戮,面對帶血的刺刀,無所畏懼,挺身而出。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以鮮血和生命,捍衛了民族的尊嚴。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領導東北抗日聯軍和日寇進行英勇斗爭,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和日寇斗爭,表現出“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抗戰斗爭精神塑造著中國人的精氣神,鍛造的是一個人內在的、堅硬的“骨氣”。啟航新征程,我們還將面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廣大青年干部要繼承和發揚抗戰斗爭精神,堅決沖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要緊緊圍繞上級決策部署,以腳踏實地、務實重干的作風對待工作、對待事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敢于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用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
弘揚抗戰精神,積蓄“長風破浪會有時”的逐夢力量。綻放青春之花。在波瀾壯闊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千千萬萬的抗戰英雄舍生取義、誓死報國,為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鑄就偉大的抗戰精神作出了重大貢獻。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新時代青年干部要以史為鑒,增強憂患意識,豐富理論知識,切實提高防范化解各種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到信訪維穩一線、鄉村振興一線實踐鍛煉,開闊視野、增加閱歷,把風險化為機遇,把挑戰化為動力。要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留下青年干部許黨報國的奮斗足跡。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新征程上,青年干部要勿忘國殤,沿著先輩英烈的足跡奮力前行,這才是對偉大“抗戰精神”最好的銘記。(古攀花)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