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平: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
艷陽、微風,裹著泥土的氣息……時下,西平縣老王坡萬畝高標準農田金色麥浪翻滾,沁人心脾的麥香,帶著豐收的味道,讓人陶醉微醺。麥子的周圍,花兒也正絢麗地綻放,推動了高標準農田的“最靚顏值”,也實現著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走近麥田,只見麥粒顆顆飽滿,脹鼓鼓的,像要迫不及待地爆裂開來,報告成熟的喜悅。“全國小麥看河南,河南小麥看優質,優質小麥看西平。”近年來,西平縣把糧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讓糧田變“良”田,保障糧食高產穩產。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牢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角度出發,以“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為主要目標,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做活做好“土地文章”,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該縣種植小麥108.8萬畝,其中優質強筋小麥81萬畝,老王坡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種植小麥3.1萬畝,種植的小麥品種為天寧38和新麥45。去年,最大的一粒麥穗兒長有52粒麥子,最小的也有32個,而且粒粒豐盈,個個圓潤。
西平縣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隸屬駐馬店市,轄2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管委會,現有人口88.7萬人,耕地面積119.34萬畝,是一個以小麥、玉米種植為主的糧食生產大縣,享有 “豫南糧倉”之美稱。常年糧食作物種植210萬畝左右,總產穩定在96萬噸以上,2020年總產達98.06萬噸。
進入新世紀以來,西平縣堅持調整優化小麥品種品質結構。2000年引種優質強筋小麥鄭麥9023大獲成功,品質達到國家優質強筋小麥二級以上標準,打破了豫中南地區不能生產優質強筋小麥的傳統格局;通過不懈努力,2004年以來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70萬畝以上,成為全國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最大、最集中的縣,得到專家認可、市場認可、群眾認可,并實現了我國食用小麥出口零的突破。
隨后10多年來,西平縣又連續成功引進鄭麥366、新麥26、西農979、偉隆169等品質更優、產量更高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加快了品種更新換代,做大做強了優質小麥產業經濟。期間有三任農業部部長、三任省委書記,多位全國知名院士、小麥專家先后蒞臨西平視察指導,并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西平縣是名副其實的“中原糧倉”,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優質小麥加工基地,全省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縣。2018年,“西平小麥”榮獲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2019年榮登全國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西平小麥已成為該縣一張靚麗的名片。
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西平縣堅持因地制宜,堅持數量、質量、生態并重,提前謀劃布局,真正把基礎設施建設做到了田間“最后一公里”。從小麥“一噴三防”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到積極推進土地平整、地力提升、科技及灌溉系統物聯網應用等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了土地小塊并大塊、分散變集中、零碎變連片的模式,特別是灌溉設施和農業機械化程度得到全面提升,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機械化規模和勞動生產率,實現了耕地變良田。”西平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李汝偉說。
5月的老王坡繁花似錦,也引來游人觀光駐足。在穩定傳統農業的基礎上,西平縣不斷拓展農業功能,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做足“水田”文章、突出“人文”特色、打好“鄉村”品牌、走穩“農旅”路線。利用老王坡劉店、顧廟、陶莊3個自然村閑置房屋、荒宅,建設民俗文化園、開辦休閑農莊,打造具有歷史、地域特點的旅游示范村。從建設種植基地,到農業休閑、鄉村旅游,打造出一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西平縣還通過疏通溝渠,實施農田林網工程,岸坡防護工程,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項目實施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助力文化振興。真正讓“綠水青山”成為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人不負耕地,耕地定不負人。如今,在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里,飽滿、筋道的“西平小麥”豐收在望,嶄新的“三農”篇章講述著“糧安天下”的深刻內涵。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