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風吹麥浪時 從“增”“減”中看夏收
又到風吹麥浪時,農機馳騁金色麥田,夏收序幕正徐徐拉開。眼下,小麥在我國正自南向北次第成熟豐收,油菜也進入收割期。
夏收收什么?一是夏糧,二是夏油。夏糧和夏油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涉及百姓的口糧和“油瓶子”。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作為重要口糧,小麥產量占夏糧產量的九成以上。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今年夏糧生產基礎較好,冬小麥播種面積穩中有增。
看田野上的豐收與希望,從“增”“減”之中能夠發掘更多耕耘的深意。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今年我國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同時今年也是啟動實施糧油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的第一年。“增”字的背后,是圍繞“良田”“良種”“良機”等等的一連串提升和轉變。從增效來看,一季度我國已建成高標準農田超1900萬畝。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應用,精準施肥、精準灌溉等極大提升農作物品質。
增效的同時,還要節本,“減”字里可以“耕”出大文章。隨著農業機械化生產不斷普及,小農戶“鏈”上大農業,大量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三夏”生產農時緊、農事重,裝備水平提升助力解決一家一戶“干不了、干不好、干起來不劃算”的問題。“如果人工收,一畝小麥需要3個人工收割,還需2個人工脫粒,要花500元。用大型收割機收割,一畝才需80元。”這是貴州貞豐縣一名村干部看到的變化。
與此同時,當前,食物采收、儲運、加工、銷售、消費每個環節都有“跑冒滴漏”,科學減損正在加快推進。安排建設5500多個專業化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推廣使用近千萬套農戶科學儲糧裝具……節糧減損等同于糧食增產,全鏈條用好“增減”辯證法,就能夠提升農田的“含金量”。
生產上節本增效,應該帶來“豐收又增收”。從4月開始,中央財政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100億元、小麥“一噴三防”補助資金16億元……一系列真金白銀的舉措,保障種糧農民不能在經濟上吃虧。接下來,在糧食收購中要保護農民利益,確保“顆粒歸倉”,堅決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底線,讓農民種糧有錢賺。
“袁爺爺,我們想念您。”袁隆平已經離開我們兩年,他將糧食的種子、創新與奮斗的“種子”留給了后來人,很多網友寫下緬懷留言。有人說,豐收的景象才是最美的風景。當我們豐衣足食、分享食物時,對辛苦的勞作與收獲心存感念,珍惜、節約每一粒糧食,這也應該成為我們的日常。
(文丨陶郎)
隨便看看:
- [頭條]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就七國集團廣島峰會炒作涉華議題答記者問
- [頭條]國泰航空澄清:不支持空中服務員工會立場
- [頭條]寧波鄞州激活鄉村振興“人才引擎”助力共同富裕
- [頭條]萬億元?!又一黃金賽道!一年,新增近100萬家相關企業!最具
- [頭條]突發 chat GPT 付費版本停售 需求暴漲
- [頭條]廣州黃埔首創企業環評“兩證”融合審批,企業項目投產提前兩個月
- [頭條]中國標準為印尼發展注入新動力 雅萬高鐵已吸收當地5.1萬人就
- [頭條]北京啟動建設10個市域產教聯合體 開展“中職―高職―應用型本
- [頭條]防范個別自媒體誤導誤傳中考相關政策,海南省考試局發布風險提示
- [頭條]水利部針對甘肅、青海省啟動水旱災害防御Ⅳ級應急響應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