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李河君:一個光伏夢想家的興衰
“要么我們死掉,要么偉大。”一
今年一月,有媒體報道稱“漢能系”創始人李河君被錦州市公安局帶走并協助調查,且可能與錦州銀行借貸事項有關。1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錦州市公安局、錦州銀行方面求證,公安局方面未能取得聯絡,錦州銀行方面稱將通過郵件作出正式回復。
二
李河君出生于廣東河源,客家人。1988年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89年,他向老師借款5萬元,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從中關村買賣電子元器件,到涉足玩具貿易、礦業開采、水電站等領域,他憑借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和不懈的奮斗精神,逐步積累了財富和聲望。
2003年,李河君在云南投資建設了金安橋水電站,這是他最引以為豪的項目。這個水電站耗資200億元,歷經十年才建成并網發電。在這個過程中,李河君遭遇了無數的困難和挫折,甚至不惜賣掉其他水電站和股權來籌集資金。他曾說:“我們干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這件事是一個笑話,是不可能把這事干成的。但是我們蹲在山溝里,蹲了十年,一鍬土一鍬土地干起來。”金安橋水電站的建成,不僅為漢能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也為李河君贏得了“水電大王”的稱號。
2011年,李河君將目光轉向了光伏行業。他看到了薄膜太陽能技術的巨大潛力和前景,他有一個宏大的愿望:“讓萬物發電”。他認為薄膜太陽能可以應用于各種場景和載體,如汽車、屋頂、玻璃等,實現能源的清潔生產和分布式供應。為此,他先后收購了多家海外技術公司,并投入巨資進行研發和推廣。2013年,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成功在港股上市。2014年底至2015年初,漢能薄膜股價暴漲近五倍,李河君一度成為中國首富。
“你什么時候放棄地面電站,什么時候才算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光伏。”
李河君認為光伏產業的未來不是位于西北沙漠里的集中式電站,而是一個個的屋頂以及無數的生活場景,他的終極目標是讓14億中國人用上漢能的“薄膜全家桶”——用漢墻和漢瓦來蓋房子,開著漢能的太陽能汽車上班,背著漢包去出差,夏天還可以躲在漢傘下乘涼。
這確實是對未來的一個美好構想,滿足光伏從業者的向往之心,如果漢能真的能做到這一步確實會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
三
但是漢能的急速發展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和隱患。其業績主要依賴于與母公司漢能集團的關聯交易,其產品下游市場需求不足,其技術優勢也受到競爭對手的挑戰。2015年5月20日,漢能薄膜股價突然突然暴跌近60%,隨后停牌。港交所和香港證監會對漢能薄膜展開了調查,懷疑其存在操縱市場、虛假陳述等違規行為。至今,漢能薄膜仍未復牌,面臨著被強制退市的風險。2019年,李河君宣布將漢能薄膜私有化,并尋求在A股上市,但這一計劃也遭遇了重重阻礙和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漢能集團也陷入了資金危機。多個子公司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拖欠員工工資和供應商貨款,金安橋水電站股份被拍賣,多個項目被叫停或取消。李河君也不再是漢能集團的法定代表人和股東。他曾經的夢想和帝國,似乎正在崩塌。
就在今年一月,有媒體報道稱“漢能系”創始人李河君被錦州市公安局帶走并協助調查,且可能與錦州銀行借貸事項有關。
四
在這近二十年的光伏大潮中,無數的企業也隨之一起潮漲潮落。回首漢能過去的十多年,不可否認李河君是一個有遠見的夢想家,他敢于在別人不敢涉足的領域進行創新和探索,他為中國的新能源事業做出了貢獻和嘗試。他也是一個有勇氣的冒險家,他敢于在危機中投入全部的資源和信念,他為自己的夢想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犧牲。但是,他也是一個有缺陷的悲劇人物,他過于自信和執著,忽視了市場的規律和風險,他為自己的夢想制造了太多的故事和幻象,實在令人惋惜。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