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場演出 展示古典音樂世界的青春力量
梅第揚
林冰
第25/26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以“音樂·青春·未來·態度”為主題,于9月22日開幕,今日閉幕,為期24天。本次音樂節,策劃推出了28場類型多樣、內容豐富的音樂演出,涵蓋中國首演歌劇、全新委約作品、獨奏及室內樂、視覺交響音樂會等多元演出形式,匯集了來自中國與德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的音樂家與演出團體。尤為突出的是,音樂節集中展示了古典音樂世界的青春力量,大力通過新人新作帶領觀眾縱覽古典音樂文化的未來景象。
為青年音樂家提供平臺
以支持青年音樂家和打造古典音樂文化新體驗為切入點,打造全新概念、全新體驗的專業古典音樂節,為青年音樂家提供了展示平臺,讓世界聆聽來自中國青年音樂家的聲音——這是北京國際音樂節創始人、藝術委員會主席余隆和音樂節多年來持續傾盡心血的事業與使命。
“中國的古典音樂文化處在走向全新未來的時代節點,從今天邁向未來的關鍵一步就在于中國青年音樂家們在世界舞臺上能夠提振音量。北京國際音樂節將作為中國青年音樂家們走向世界舞臺的起點,成為全世界關注中國青年音樂家的聚焦點,成為中國音樂事業走向未來的新起點。”余隆對青年音樂家寄予厚望,對北京國際音樂節為青年人才們打造的扎實平臺充滿信心。
在藝術總監鄒爽的策劃下,今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為更多的青年音樂家提供了展示與交流的平臺,并攜團隊一起打造中國青年音樂力量相聚的盛會。
早在2017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就創立了北京國際音樂節青年音樂家獎,授予每年音樂節具有突出代表性的青年音樂家。第25/26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將此獎項授予了天才爵士音樂家林冰。這位中國與冰島混血的天才爵士少女,于9月26日聯袂青年指揮家金郁礦與中國愛樂樂團成功上演了一場絕妙的爵士交響音樂會——這也是林冰在中國大陸的首次演出,演出一經開票便迅速售罄。
以老帶新的傳承
給年輕藝術家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讓觀眾能夠不斷看到有實力的新鮮面孔,是北京國際音樂節持續多年的使命。10月2日,北京國際音樂節于保利劇院上演上海四重奏與上海交響樂團音樂會。音樂會由青年指揮家孫一凡執棒,這是老牌樂團和新晉指揮的合作,極具突破性。從年輕指揮家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上海四重奏團員們曾經的青蔥時代,也讓我們看到了藝術起到的連接交流魔力。
10月6日的譚盾音像劇《武俠三部曲》演出,依舊活躍著青年音樂家的身影:青年大提琴演奏家聶佳鵬演繹大提琴協奏曲《臥虎藏龍》,用精湛的琴技、溫潤飽滿的琴聲精彩地呈現了這部曾榮獲奧斯卡獎的電影配樂;同臺上演的還有青年鋼琴演奏家孫佳依演奏的鋼琴協奏曲《夜宴》,譚盾則用鋼琴將舞蹈、武術動作與整個管弦樂隊銜接起來,協調音樂與圖像關系的同時,也呈現出復雜的情感糾葛,為觀眾呈現一個充滿神秘和張力的音樂世界。
無限想象力與創造力
青年,具有無限想象力與創造力。10月3日,北京國際音樂節還與青年鋼琴家張浩天在大話城市表演藝術中心共同打造了一場“神秘”的鋼琴獨奏音樂會。這場演出在音樂會中首次發布數字藝術收藏品,通過音樂演出、數字藝術創作以及 NFT 技術的結合,打造屬于每一位觀眾的獨特記憶。
10月4日到5日,北京國際音樂節在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連番上演了四場青鳥計劃@BMF未來夜系列演出。青鳥計劃是一項完全由年輕音樂人主導舞臺,自主實施創意、表演、管理,并成就職業生涯高起點的成長計劃,由指揮家余隆先生倡導發起,上海交響樂團和余隆工作室聯合推動。此次青鳥計劃@BMF未來夜系列演出,也是北京國際音樂節推出的眾多公益演出之一,觀眾只需預約便可獲得演出門票——旨在鼓勵更多觀眾走進劇院聆聽來自青年的聲音。
中外青年音樂家匯聚
近年來,中國青年音樂家不斷在世界藝術舞臺嶄露頭角,并取得優異成績。梅第揚可以說是中國優秀青年音樂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柏林愛樂樂團新任中提琴首席、首位成為柏林愛樂樂團正式成員的中國音樂家,梅第揚此次攜手他的同事們——由柏林愛樂樂團成員組成的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在中山音樂堂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別具一格的巴洛克盛宴,也讓觀眾再一次領會中提琴的獨特魅力。
此次登上第25/26屆北京國際音樂節舞臺的青年藝術家,還有近日榮獲第三屆維克托·特列季亞科夫國際小提琴比賽金獎的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林瑞灃,與其同臺演繹的是著名當代作品演出團體——倫敦小交響樂團。借此,北京國際音樂節將優秀的中外青年音樂家同臺共振于前沿音樂合作語境,開啟后浪新秀的音樂篇章。
當代新作對話馬勒駐節系列音樂會,是第25/26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最具亮點的系列音樂會。10月10日-13日,北京國際音樂節攜手馬勒基金會節日樂團帶來三場當代新作對話馬勒駐節音樂會;今日,馬勒基金會節日樂團與新古典室內樂團組成北京國際音樂節節日樂團,帶來北京國際音樂節節日樂團特別音樂會。
馬勒基金會節日樂團是由英國青年指揮家約翰·華納創立的、由青年音樂家組成的全新樂團,在傳承與致敬馬勒精神的過程中,將優秀的現代藝術作品帶給觀眾。四場音樂會中,青年作曲家李禎巖、薩沙·斯科特、王斐南、安娜·索爾瓦爾德斯多蒂爾、黃若、沈逸文、王穎等先后亮相,用當下最具潛力的從70后至00后中外青年作曲家的新作品對話馬勒,致敬前輩大師。
今日的北京國際音樂節節日樂團的特別演出由青年指揮家約翰·華納和金郁礦共同執棒。這場演出,還有特殊的意義。由中外青年音樂家們在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舞臺上向世界發出宣言:音樂·青春·未來·態度 ——以此為第25/26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畫上精彩的句號,并向未來啟航。
文/本報記者 田婉婷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