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故事巧妙改編成平凡生活
高倩
一直以來,歌劇偏愛宏大與奇幻的故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似乎很少出現在創作者視線范圍內,亮相第25/26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巴托克歌劇《藍胡子城堡》是個例外。日前,重張不久的北京喜劇院里,舞臺被裝扮成普通客廳的一角。臺燈與沙發間,男低音格雷姆·丹比、女中音蘇珊·比克利飾演的藍胡子夫妻圍繞著一個旅行箱爭執激烈。
《藍胡子城堡》是貝拉·巴托克唯一的歌劇作品,誕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飽含當時普遍存在的焦慮和預感。在巴托克原本的創作中,藍胡子公爵引領新娘朱迪斯步入了自己陰森可怖的城堡,城堡里7扇大門緊閉,每一扇后面都藏著不同的世界:刑訊室、軍械庫、藏寶室甚至還有公爵從前的3位妻子。最后一扇門打開,朱迪斯已無法回頭,門在她身后關閉,一切墜入永遠的長夜。
這個帶著哥特式恐怖基調的暗黑故事,在導演和改編作者黛西·埃文斯手中變得溫暖而哀傷。旅行箱替換了7扇門,每一次打開,藍胡子和患上阿爾茨海默癥的妻子朱迪斯都會直面一段回憶。原作中被束縛的藍胡子的3位妻子此時融為一體,象征著患病妻子一生的不同階段,從青春攜手到成婚生子,繼而步入晚年。疾病把這對彼此深愛的夫妻阻隔成了陌生人,朱迪斯驚恐而歇斯底里,藍胡子溫柔細心,但在看護病患的消耗中變得疲倦憔悴。格雷姆·丹比、蘇珊·比克利兩位歌唱家的表演功底非常值得肯定,在駕馭高難度演唱的同時,他們把一個飽受阿爾茨海默癥困擾的家庭表現得相當具有感染力。
倫敦小交響樂團為《藍胡子城堡》鋪就了充滿張力的底色。這版《藍胡子城堡》最初為兩名歌手和大型交響樂團而創作,指揮家兼作曲家斯蒂芬·希金斯對此加以重新編排,減少了樂器的數量,將總譜體量削減至7名管弦樂手和一臺風琴,同時調整單簧管和長笛所占的比重,整個過程“沒有寫一個超越巴托克作品本身的音符”。倫敦小交響樂團配置精巧,演出時,他們伴著朦朧的燈光坐在舞臺一側,以抽離的狀態在精簡的樂器上演繹出了巴托克音樂蘊含的悲憫和孤獨。
“正是在這次《藍胡子城堡》的創作過程中,我的外婆也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癥。”斯蒂芬·希金斯說。外婆一生的回憶日漸流失,慢慢地,外孫的名字被她遺落在時間與記憶的海洋中,但音樂仍然能在一片蒼茫的空白里找到并喚醒她。“她還可以和我同唱一首歌,連歌詞都不會錯。”斯蒂芬·希金斯堅信,音樂有著跨越重重障礙的偉大力量。眼下,阿爾茨海默癥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不少藝術門類都有探討和涉獵,音樂家們則以自己的方式給予了及時的回應。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