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動畫電影《美猴王》上線后口碑褒貶不一
《美猴王》中,猴子看著像主角,但在行為動機、人物成長性上都遠不如小女孩“琳”,成了實際上的配角。圖為《美猴王》劇照
戴桃疆
俗話說“好事多磨”。到了電影領域,“多磨”大概率不是好事。頻繁撤檔的電影是爛片的幾率會大大提升,同理一部早有策劃卻在制作方面幾經轉折的電影,叫好又叫座的可能也會大大降低。
動畫電影《美猴王》早在2017年便開始籌備,最初由東方夢工廠開發制作,之后便沒了下文。四年之后,網飛(Netflix)拿到了《美猴王》的發行權,并對外披露包括執行制片周星馳在內的主要團隊。但是這部動畫電影的波折還沒有結束,動畫制作公司換了又換,最終在2023年才和觀眾正式見面。此時,距離產生制作動畫電影《美猴王》這個想法已經過去了六年。
這六年間,無論是好萊塢還是大本營在美國的流媒體公司都幾次三番地大搞中西方合璧,大部分都慘淡收場?!拔黧w中用”處于一種兩頭不討好的狀態。盡管《美猴王》被選為第二十二屆紐約亞洲電影展閉幕片多少提升了一些觀眾期待,然而其上線之后,口碑褒貶不一,評分在及格線上下徘徊。很顯然,網飛流水線生產的模式已經很難回應觀眾對這只中國最知名猴子的愛。
“大男主”過時了
西方電影近些年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敘事模式和敘事視角,努力拋棄那種古希臘史詩起便根植于西方文明血脈的敘事模式。“天賦使命的主角踏上征程、結交拍檔共克難關、遭受重挫跌落谷底、自我覺醒、獲得勝利”的模式雖然沒有被徹底拋棄,但在市場上已經不再賣座。超級英雄題材在觀眾市場雄風不再,用這套“大男主”理論硬套在女性角色身上的嘗試也被市場證明無效?!按竽兄鳌睌⑹逻^時了。
《美猴王》也在努力避免使用這種過時的敘事,但最終呈現出的效果就像一個只掌握了一種說話方式卻被告知不能這樣說話的人,結果顛三倒四,“說都不會話了”。
《美猴王》其實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是傳統“大男主”猴子天賦神力、開啟成仙旅程的故事;另一個是普通女孩“琳”主動承擔起為干旱的村子向龍王求雨的使命,她與龍王達成交易,幫龍王拿回定海神針,龍王為村子降雨,通過欺騙猴子達成目標,在龍王胡作非為時覺醒自我,重新幫助猴子拿到定海神針,消滅反派龍王。這兩個故事被美國編劇笨拙地揉在一起,彼此交融的方式就像擰麻花用的兩股面團,彼此交織但不交融。
如果這是一個中國故事,或許從琳的視角出發敘事會更加流暢。然而,動畫電影《美猴王》是一個美國人做出來試圖面向世界觀眾的故事,它舍不得美猴王這個響亮名號的市場號召力,又擔心不熟悉西游故事的觀眾不清楚猴子的性格,硬生生地把一段看上去像人物小傳、背景故事的東西塞到了電影開頭。猴子看著像主角,但在行為動機、人物成長性上都遠不如琳,成了實際上的配角。
如果猴子中途能像陳佩斯在小品里一樣反應過來,大喊一聲“我才是主角!”這部動畫電影未必會有現在這樣糟糕的結果。遺憾的是,盡管有周星馳參與其中,猴子也沒能在此時跳出來斬斷被美國編劇安排的命運。從與琳相遇起,故事的主配角位置徹底調換了,直至琳完成使命并覺醒自我將電影推向高潮,故事才回到猴子與如來斗法的西游故事主線上去。
換言之,《美猴王》這部“大男主”敘事電影是由兩個“半個”大男主敘事構成的:其一是套在女性角色身上的大男主敘事,其二是被閹割的猴子大男主敘事。前半個有氣無力,后半個有力無氣。它是一次薄弱的原創和不朽經典的強力碰撞,宛如兩個大小不等的陰陽魚,怎么擺都合不到一起去。
正因如此,盡管《美猴王》色彩豐富艷麗,動作場景多,很鬧騰,但是觀眾仍然覺得看了個寂寞。中國最了不起的猴子也不能打敗過時的敘事。
“星”味喪失,觀眾不再為情懷買單
2005年的電影《功夫》在北美市場收獲了30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也成為周星馳在北美最成功的電影作品。大多數人都清楚成功不可以復制,但人很難完全拋棄成功的經驗,最終落入一些經驗主義陷阱。在周星馳做執行制片的《美猴王》里,多少也能看到一些諸如鐵線拳、包租婆等“功夫”元素,許多“星迷”樂于在這部動畫電影中找到這些元素,并為了表示對“星爺”的愛給《美猴王》打高分。然而客觀地講,《美猴王》沒什么“星”味。
《功夫》是一部塑造了眾多喜劇人物的功夫電影,人物很喜劇但動作場景很帥?!睹篮锿酢分兄挥袔讉€反派將將能被劃為喜劇人物,角色塑造俗套又缺乏新意,和《功夫》唯一的共同點大概只有動作戲不少?!睹篮锿酢穭幼鲬蚨啵瑓s沒有一些抓人眼球的經典場景,就連進入高潮部分正面大戰進化后反派的場景也草草了事。反派塑造的失敗充分說明了網飛《美猴王》披著東方故事的皮,內里卻仍然沒有擺脫西方刻板印象的局限。龍王的外在形態和內核仍然是兒童卡通概念里的西方龍,區別在于西方龍噴火,而這位東方龍王喜水,五短身材的龍王沒有在大決戰的高潮場景中形成任何的壓迫感和威懾力,猴子干脆化身“一棒超人”,輕松解決危機。
遺憾不僅僅在動作戲上,《美猴王》的文戲同樣乏善可陳。換了水土,周星馳通過臺詞設計引入笑點的能力被完全封印?!睹篮锿酢肺膽蚨温溟L且乏味,對塑造角色,尤其是增加角色魅力沒有絲毫助益。猴子盡管臺詞不少,可廢話太多,讓人覺得聒噪。當年看周星馳和猴子的組合是《大話西游》,是“至尊寶”,現在看周星馳和猴子的組合只有唐僧。很難講到底是不是所有人都最終會變成他討厭的樣子,周星馳和猴子也不能例外。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美猴王》里周星馳和許多參演“西體中用”好萊塢作品的中國明星一樣,最大的作用僅僅是作為一種擴大潛在受眾的手段。
然而打情懷牌對于被互聯網營銷全面浸泡的觀眾來說已經不如原來那樣奏效了。就算是周星馳自己指導的電影,一旦無法滿足觀眾對“周氏喜劇”的期待,也一樣無法單憑情懷收獲好評和稱贊。何況在《美猴王》這樣一部按照《西游記》主線故事創造的時空中,周星馳那種需要跳脫出既定概念和空間才能施展的喜劇才能基本沒有發揮的空間。在矛盾中,《美猴王》最終呈現出一只行為動機薄弱、缺乏核心意志的打手猴子,既完全背離了《西游記》赤誠且具有反叛精神的大圣,又沒有真正地放飛自我,淪落到最尷尬的這般田地。
東方英雄拯救不了西方敘事
相比老套的敘事、缺乏魅力的角色,齊天大圣的西方大馬猴限定皮膚和花果山隨處可見的椰子樹已經不算什么致命問題了。手握猴子和周星馳兩張好牌最終打得稀爛,《美猴王》的失敗從一定程度上說明當下西方影視存在的一些問題。
面對“大男主”敘事不可逆轉的衰敗,西方電影工業找不到一款可以行之有效的、可以被無限復制的新模式填補空缺出的位置,最終陷入一種“說都不會話”的混亂。為了能夠繼續從市場上吸金,大量尚未被完全開發的英雄形象不斷被推向觀眾。像一次毫無方法論指導的盲目實驗,隨意擇取一些有過成功先例的元素進行混搭,并試圖在混亂中讓這些元素自行發生化學反應,也不管反應結果有毒沒毒就大量投放給觀眾看效果,效果不行就再換下一批元素并重復之前毫無章法的實驗方法。這個混亂的實驗場里看不到創新,也感受不到誠意,給人一種大家都想把工作讓給人工智能的賽博朋克末世感。
近幾年西方“大片”在中國市場的票房表現也充分說明,更加重視個人情緒、更加關注社會議題的中國觀眾不再為缺乏情緒調動能力的“大男主”故事買單,一度也被中國電影人奉為學習對象的西方英雄敘事如今也已是“英雄末路”。美國文化沉淀的不足使其經常不得不從其他文化中挪用英雄的形象試圖救市,遺憾的是中國猴子并不能幫助美國人改變什么。
或許動畫電影《美猴王》糟糕的結果正是因為美國人不信猴子,也不懂齊天大圣踏碎凌霄放肆桀驁的內核。電影是對猴子一次丑陋的消費,但中國最了不起的猴子并不會因此減損他的魅力,他手中的金箍棒打碎的只有西方英雄敘事最后一層光環,讓人看到里面干枯的內核。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