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玉門》:尋跡沙漠,構筑探險題材的東方表達
“西出玉門去,沙漠流西歸。這故事有意思吧?”近日,奇幻探險劇《西出玉門》正式開播,在西北大漠的恢弘場景中,富有東方意蘊的懸疑故事被層層展開。
當代奇幻氣質,構筑關內外的“平行世界”
《西出玉門》根據尾魚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沙漠玫瑰”葉流西與“智勇沙獠”昌東,一個為解開身世之謎,一個為破解過往真相,共同決定深入神秘而危險的沙漠進行探秘的故事。
《西出玉門》在兩個獨立但相互連接的“平行世界”里展開。關外的世界,描摹著西北大漠的民俗生活場景和煙火氣息——燒烤夜市、皮影館、文玩店等實景,打造出有現實索引,卻又遙遠神秘的觀感世界。關內的世界,則是一個與關外平行的異空間,保留著傳統的等級制度和職業屬性。擅長施幻術的龍家,擅長皮影秘術的李家,擅長觀星術的簽家等設定,充斥著東方志怪色彩。在這兩個世界里,歷史、文化,甚至自然界的規律都截然不同,而主人公的探險,成為連接這兩個世界的通道、開啟秘密的鑰匙。
在群像的塑造上,劇集強調個體的多變性與故事感,在關內外的不同體系的世界中,刻畫差異化的人物形象。女主角葉流西是一位有魄力但身份成謎的女性,在關內的故事線中,她是一支名為“蝎眼”的隊伍的首領,而關內的世界兇險,生存不易,這都迫使她必須以強硬和果斷來武裝自己。男主角昌東最初因一場探險事故而陷入低迷,但當他決定和葉流西一同解開各種謎題時,角色逐漸煥發出全新的意志和膽識。
東方雄奇場景,意指“大漠孤煙直”
如何讓探險故事在同類劇中更具辨識度?《西出玉門》的答案,是構建有著“大漠孤煙直”般東方意境的敘事形態。
在影像風格的定調上,劇集注重大景別場面的恢宏氣勢,用暗調、大光比畫面營造懸疑氛圍。這種視覺表達不僅符合沙漠中潛藏危機的設定,而且強化了觀眾對角色間復雜關系的認知。在具體的敘事表達上,劇集用具有沖突感的對比色,增加畫面張力。劇中場景常在大面積的冷色調中設置暖色元素,作為視覺引導,并以沙風呼嘯、獸類咆哮等背景音鋪陳,在緊張的節奏中,將真相層層揭開。
如何用特效風格不違和地體現關內的異世界,成了一個重要的挑戰。在特效方面,制作團隊參考了古籍《山海經》之中的關于上古神獸外形、異獸的來歷及能力等方面的描繪,賦予故事東方古典因子。比如劇中既有被關在博古妖架之中的異獸,它們兇猛且具有攻擊性,帶有尖銳的棱角、粗糙的皮膚、鋒利的爪牙;也有雙生子、流光、小咬等可以自如行動的異獸,則偏向于可愛靈動的生活化設定。
地域之美,令文化與想象力雙向契合
縱觀全劇,《西出玉門》將故事與地理風貌、地域文化緊密關聯,實現文化與想象力的雙向契合。為了快速找到在沙漠里自然的體態、身體狀態、演戲狀態,呈現具有真實感的探險場景,制作團隊采用了沙漠實景拍攝。雅丹地貌、沙漠、鹽殼地等自然景觀,為故事提供了一個遼闊、有沖擊力的視覺空間。它不僅是劇情的發生場所,還被賦予了更深的象征意義,成為連接關內和關外兩個世界的時空之門,不同文化和歷史交匯于此。皮影戲、獸首黃羊、海鷗相機等東方元素,則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喚起文化共鳴。
西北的地域之美,為戲劇化效果賦能;跌宕的懸疑故事,也反過來為地貌注入了蓬勃生氣。劇中的沙漠,不是一片荒涼和無生命的地方,而是藏有未知生物、神秘傳說的獨立世界,甚至是人與自然、人與自我對話的場所,潛藏著無限可能。
地域特色、文化溯源、奇幻想象——《西出玉門》探索著探險題材的虛實平衡與東方表達。(作者:何天平,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