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電比油低時代比亞迪已經銷量第一為什么還發起價格戰?
2月19日,春節假期剛剛結束,比亞迪就宣布秦Plus和驅逐艦05榮耀版上市,價格相比此前已經很便宜的冠軍版還直降兩萬,殺到了7.98萬元;這僅僅只是一場價格戰的開始,隨后幾天,唐、漢、宋PLUS、海豹、宋Pro等車型也陸續推出價格更低的榮耀版,幾乎覆蓋了比亞迪全系車型,價格也都紛紛刷新了同級新低,妥妥的車圈大地震了。那么問題來了,比亞迪都已經是國內汽車市場的龍頭老大了,為什么還要主動發起價格戰?
從被動應戰到主動出擊
在過去不管是平民品牌的大眾豐田,還是豪華品牌的BBA,只要是銷量前幾名的頭部品牌,一般都不會主動降價。通常都是二線品牌首先主動降價,然后一線品牌才會跟著降價。原因很簡單,既然銷量已經是同級第一了,那何必要降價去犧牲利潤呢?完全可以見機行事,等對手降價出現威脅了,再跟著降價,這樣就保證利潤最大化。
那么比亞迪為什么不按照這個套路,要主動降價呢?首先第一個原因是多數廠商優先保證市場份額,因為市場規模決定成本和企業生存狀態。
第二個原因是比亞迪僅憑借過去三四年時間的銷量爆發式增長,就從十名開外迅速躍升到第一。比亞迪也無法確定未來會不會有第二個品牌也像自己一樣爆發式增長,威脅到自己,所以比亞迪必然不會在現在這個階段拉高自己的姿態。
第三點原因,比亞迪雖然只做新能源,但它的對手可不是只有新能源車型。目前全國范圍內新能源的占比還不到50%,比亞迪有信心可以憑借價格戰占領更多燃油車的市場份額。
掌控主動權的底氣
降價換取規模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是想降價和能降價其實是兩回事,畢竟一款車最低賣多少,最主要取決于成本多少。
這就不得不提到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殺手锏——自產電池。雖然作為新能源成本之首的電池成本正在穩步下調,但不代表供應商的采購價也會完全同步跟著降。而比亞迪自產電池則可以在售價與成本之間做到了同步,同時也少了供應商的利潤環節,也意味著比亞迪將完全掌握了主動定價權。
寫在最后
比亞迪這一大波降價意味著今年將有一批小車企在這次降價潮被洗牌,不少車企在去年內卷中就已經掏出了底牌,今年就已經徹底卷不動了,或許中國車市很快將會出現下一個高合。
而最大的受益者無疑就是消費者,不管你準備買比亞迪,還是其它新能源車型,甚至是燃油車,它們都會受到比亞迪降價的波及,甚至有可能是一場連鎖反應。不管怎樣,消費者都能從中獲利,比過去買車花更少的錢。
隨便看看:
- [行情]全新奧迪Q9曝光,配多款動力總成,或2025年上市
- [行情]寶駿悅也Plus/2024款寶駿悅也將于4月12日正式上市
- [行情]23.98萬起售,全新騰勢N7正式上市
- [行情]純電續航602km福特Explorer歐洲正式上市
- [行情]3.49s零百加速,8K屏引人注目,試吉利銀河E8
- [行情]探索06秘境騎士版帶你開啟夏季露營旅程,入手即享置換補貼至高
- [行情]行駛品質好續航里程長榮威D5XDMH試駕分享
- [行情]小米沒給的“青春版”,被奇瑞新能源給補上了
- [行情]上汽大通MAXUS大家7超混和大家9超混即將上市,預售價公布
- [行情]大美新疆,競速油城 ——方程賽車運動2024賽季汽車場地越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