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王江平:中國對 6G 發展持開放的態度,已成立工作組推動關鍵技術研究
早報網 3 月 29 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今日在博鰲亞洲論壇 2023 年年會“推進數字經濟”分論壇上發表了演講。他表示,中國對 6G 的發展持開放的態度,希望全球各方面的人士和企業,秉持合作共贏,共同來貢獻力量,推動 6G 技術發展,為世界移動通信貢獻力量。
王江平說,在全球來講,目前 6G 技術正處于愿景需求的研究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階段,愿景需求就是到底 6G 能夠干什么?需要什么樣的技術來實現愿景和目標。中國政府非常重視 6G 的發展,在 2018 年成立了一個 6G 工作推進組,聚集產學研的人才來推動 6G 的愿景需求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開展了一些試驗,還搭建了一個 6G 發展論壇。
據國際電聯的判斷,6G 技術會在 2030 年左右會商用。據早報網了解,6G 使用至太赫茲 (THz) 頻段的傳輸能力,比 5G 提升 1000 倍,網絡延遲也從毫秒降到微秒級。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2023 年年會上,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宏透露,信息通信行業基本上呈現出十年一代的特征,6G 仍會爭取延續這一發展規律。
劉烈宏表示,當前處在 6G 技術早期研究階段,到 2025 年將推出 6G 應用的場景,完成 6G 早期技術的研究,到 2026 年開啟 6G 技術的工程化研究階段。預計 6G 將在 2030 年推進到規模商用的階段。
目前,全球各個國家都在研發 6G 早期相關技術,國際電信聯盟 ITU 關于 6G 愿景和趨勢還在持續的研究和探討過程中,距離形成全球共識、指引全球 6G 發展還有一段路程要走。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6G 終端的形態很大可能還是以智能手機和物聯網模組為主,元宇宙相關的 XR、3D 和全息通信等需求由于受限于頭顯技術,目前還不足以成為帶動 6G 發展的核心應用。
鄔賀銓稱:“智能手機還是 6G 最主要的應用,打電話是最基本的,這一點跟 5G 沒區別,甚至跟 3G、4G 沒區別。需要增加的可能是接入衛星互聯網的能力,以及在高運動速度下的通話能力。6G 的高帶寬會使數據傳輸更快。但除非是甚大規模的數據,否則用戶不見得體會得到與 5G 甚至與 4G 的差別?!?/p>
“6G 會在很大程度上應用在工業領域,工業模組和手機相比,需要更大功率、更寬信道、更多連接,要低時延、高精定位、高可靠,而且需要端到端直連,并且希望集成企業的 PLC 數據采集 / 控制功能、邊緣計算功能,還可以開放編程?!编w賀銓說,“工業應用對環境溫度苛刻,要抗電磁干擾、抗震,對本安、防爆要求嚴格,還要能夠長壽命工作和免維護,但因為應用個性化,每個工廠要求不同,會導致工業模組成本太高,推廣起來很難。”
除了工業模組,車載終端也可以看成是工業模組。鄔賀銓說,車載終端有自己的特點,車與車可以直通,但從網絡的角度看,車與車之間是非合作的,在車聯網中要更關注低時延、高安全性以及高精準的定位,這對 6G 也是一個挑戰。6G 還有一大應用是物聯網。鄔賀銓表示,物聯網終端并不要求高帶寬,它要求低功耗、低延時、低成本、大連接、高密度、高可靠、精定位、長壽命,所以 6G 終端的另一個維度是怎么能做得更輕量級、更便宜、更簡單,不要求做得更復雜。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