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4q442"></abbr>
<rt id="4q442"><acronym id="4q442"></acronym></rt>
  • <rt id="4q442"><acronym id="4q442"></acronym></rt>
  • <abbr id="4q442"><source id="4q442"></source></abbr>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業內 正文

    供電方式悄然變化 新型電力智慧清潔

    作者:admin 時間:2023-09-06 09:15 點擊:
    導讀:

      電力是每家每戶都不可或缺的能源,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但人們或許沒有發覺,我們每天所使用的電,供給方式正悄然發生變化。如今,電網建設更加智能化、數字化,電力系統運行更加綠色低碳、智慧高效。

      今年6月,國家能源局組織發布《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標志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進入全面啟動和加速推進的重要階段。新型電力系統有哪些特點?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可以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怎樣的助力?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綠色電力 低碳清潔

      2021年3月15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召開。會議指出,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今年6月發布的《藍皮書》全面闡述了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理念、內涵特征,并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總體架構和重點任務。其中提到,清潔低碳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目標。

      在推動綠色電力發展方面,中國已取得亮眼成績。“綠色電力一般指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介紹,可再生能源發電過程中不產生或很少產生對環境有害的排放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且不需要消耗化石燃料,相較常規的化石能源發電更有利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今年7月,全球首臺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發電。這臺巨型海上風電機組的輪轂中心高度達152米,相當于一座52層大樓的高度;葉輪掃風面積約5萬平方米,相當于7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根據該海域多年測風數據計算,單臺機組每年可輸出超過66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能,能夠滿足3.6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可節約標煤約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4萬噸。

      在內蒙古自治區庫布其沙漠,光伏發電與增綠治沙結合的模式日益完善。在沙漠中建設的光伏板,可以有效穩固住浮沙,避免沙丘被風吹走;光伏板的遮擋,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在其下方空間,可以栽種綠植,進一步改善沙漠生態環境。

      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項目,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開發建設的全球最大規模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也是中國首個開工建設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項目。該項目規劃總投資約900億元,總裝機規模1600萬千瓦,包括光伏800萬千瓦和風電400萬千瓦,配套改擴建先進高效煤電裝機400萬千瓦。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區送電約400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占比50%以上,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600萬噸。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13.22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占總裝機的48.8%,超過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的三分之一,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連續18年、13年、8年穩居世界第一位。2022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1.6%,較2012年增長約11個百分點。其中,風電、光伏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與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相當。同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和發電量分別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和發電量的76.2%和81%,已成為電力新增裝機和發電量的主體。

      今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 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將進一步為擴大綠電供給、促進綠電消費奠定基礎,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在新技術的引領下,電力系統還能實現精準調度,促進碳排放總量逐步下降。

      國家電投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綜合智慧零碳電廠,是一個基于大數據建成的“虛擬電廠”。它是集源、網、荷、儲、充元素為一體的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實現了與電網需求側響應平臺和電網調度平臺的實時對接,具備自動調頻和調峰的功能,通過實施精準調度,加強了電網的穩定性和安全系數。

      據介紹,今年以來,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大力推進綜合智慧零碳電廠開發建設,實現對各類分布式能源、儲能和負荷的整合調控。截至今年上半年,該集團已開工41個零碳電廠,建成投產48個項目,形成裝機規模62.2萬千瓦,聚合可調負荷10.3萬千瓦,頂峰能力21.9萬千瓦,調峰能力30.1萬千瓦。

      智能巡檢 安全高效

      新型電力系統還應是安全高效的。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與電力業務深度融合,為電網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研發的輸變電巡視圖像智能識別系統,助力電網巡檢從人工向智能轉變。

      “過去,電網的輸電線路上出現問題,都要依靠人工巡檢。首先工人的工作很辛苦,經歷‘嚴寒酷暑、風餐露宿’是常態;另外有些問題,靠肉眼觀察也不容易發現,可能會導致出現安全隱患。”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計算及應用研究所工程師劉思言向記者舉例道,在輸電鐵塔上面安裝著很多設備,用螺栓固定這些設備后,還要在連接處插入一個小小的銷釘來防止螺栓松動。這樣的銷釘長度大概在10厘米左右,露在外面的部分不超過3厘米。如果銷釘掉了,只靠人工巡檢是很難發現的。“即使工人拿著望遠鏡去看,因為設備的遮擋、角度問題等,也很難看得清楚。如果一些缺失的銷釘沒有被及時發現,慢慢地,螺栓就可能在風吹日曬下變得松動,導致絕緣子串掉落,出現斷線等非常嚴重的問題。”

      隨著利用直升機、無人機進行電網巡檢的普及,通過高空拍攝的照片,類似于銷釘脫落一類的問題更容易被發現了。但同時,另一個問題隨之產生:無人機拍攝產生的海量圖片,靠人工來一一識別效率很低。可能無人機進行一次飛行巡檢,在一條線路上就能拍攝幾千張圖片,如果沒有相配套的智能圖像識別模塊,巡檢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設計一套能自動識別圖片中所存在問題的智能系統十分必要。這正是輸變電巡視圖像智能識別系統的研發目的。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圖像智能識別技術已應用在很多領域。但具體針對輸變電巡視圖像的智能識別,仍存在許多特殊的挑戰。“一般的圖像識別基本是識別人物、車輛、車牌號碼等,而我們設計的系統要識別電力設備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人工智能先認識這些設備,并且知道哪些情況是出問題了。”劉思言說。

      為了讓人工智能進行學習,前期需要大量圖像采集以及輸入。“比如鐵塔、絕緣子串、防震錘、絕緣環等部分,正常情況是怎樣的,出現缺陷又是怎樣的,都要采集拍攝。拍攝圖片后再由研發人員一一進行標注。”劉思言介紹,研發過程中,團隊成員分辨、標注了上百萬張來自全國各地的輸變電線路圖片,輸入系統后供人工智能學習。現在,這一輸變電巡視圖像智能識別系統已能識別66千伏及以上等級輸電線路桿塔共67類典型缺陷、輸電通道6類典型隱患、16類變電設備24種缺陷,缺陷平均發現率達到85%以上,為保障電網安全提供了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巡檢出電網存在的隱患和問題后,還需要有專業人員及時進行維修。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研發的電力設備知識計算及服務引擎,就是一個專為電網檢修人員提供的知識庫。

      過去,檢修工人在檢查設備前,要提前把設備的圖紙信息、產品說明書、標準規范操作要求等都準備齊,帶著這些資料到現場檢查。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問題,翻找資料找到操作方法可能要花幾個小時。但現在,他們有了新工具。

      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計算及應用研究所工程師張強講解說:“電網中設備眾多、線路復雜,可能出現的問題也非常多。我們普通人遇到問題,可能都會直接上網在搜索引擎上找答案。那么電力設備知識計算及服務引擎,就相當于一個專為電網檢修人員設計的搜索引擎,所有操作問題都能在上面快速地檢索到解決辦法,極大提高了檢修工作的效率。”

      據介紹,電力設備知識計算及服務引擎構建了電力專業知識精準檢索、認知推理和決策輔助等知識計算體系,實現設備知識檢索、缺陷定級、故障溯因等問題定位準確率92%,目前已面向多個省級電力公司提供服務,累計服務1300余萬次。

      智慧融合 共享便捷

      智慧融合是新型電力系統的基本特征之一。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數字信息技術在電力系統各環節得到廣泛應用。

      在智能設備的幫助下,百姓的用電體驗更好了。

      在福建省福州市,國網福州供電公司推行“一鍵通”智慧辦電新模式,推動辦電環節“從減到簡到零”。依托政務平臺,當地供電營業大廳實現了客戶一鍵下單、缺件現場補錄、方案現場確認、裝表當場辦結的“一鍵式服務”。居民無需提供身份證等,只要在手機上“刷臉”即可“零證”辦電。

      近年來,重慶市北碚區推進配網能源互聯網示范區建設。示范區在千余個配電臺區安裝了智能融合終端。這些智能終端連接到戶,管理人員可實時監測用戶用電量及變壓器電流、電壓等數據,準確掌握變壓器電壓不穩、負荷異常等情況。如果用戶用電出現問題,智能終端能自動報警,并通知搶修人員開展精準搶修,提升供電服務水平。

      電力大數據的共享,則可以為更多行業和領域提供服務。

      在江蘇省常州市,國網常州供電公司與常州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合作,于8月15日上線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數字監管平臺。

      據悉,常州目前有300多個自然村建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類型有集中式、分散式、泵站等,日處理污水規模約達6.6萬噸。這些農污設施數量多、分布廣,采用傳統人工巡查的運維管理模式,效率很低,不利于監管。但利用電力大數據進行輔助監管,則十分便捷。

      國網常州供電公司針對全市的農污設施,逐步開展獨立電表安裝工作,實時掌握設備的電量負荷情況,對一周內用電量低于10度的農污設備設置預警,并將相關數據接入污水處理設施數字監管平臺,從而實現農污設施異常運行的大數據智能預警。今年內,常州市3287套農污設施將全部聯入平臺,有效提升當地農污設施運行監管水平。

      國網嘉峪關供電公司依托電力大數據價值密度高、采集范圍廣、實時性強、準確性高等特點,對甘肅省嘉峪關市供電轄區內5000多家小微企業、1萬余戶小微企業用電用戶進行數據分析,形成了能夠直觀反映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相關分析專報。該專報通過對用電增長、用電結構、業擴運行等數據進行持續監測分析,實時反映小微企業的經濟狀況和發展態勢,為政府制定相關經濟政策提供科學依據,輔助政府部門跟蹤掌握小微企業運行狀況;同時,還能助力企業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用電計劃,降低用電成本,提高企業效益。

      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與相關政府部門開展“電力大數據+”政企合作,服務數字政府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例如基于電力大數據,構建鄉村振興評價體系,研發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電力指數,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輔助農業農村部門綜合評價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

      “在新發展格局下,電網企業加快電力大數據創新應用,不僅有助于電網企業自身數字化轉型,也有助于拓展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共享,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大數據中心主任鄧勇認為,電力數據與政務、運營商等數據深度融合,將產生更多“電力+”大數據應用場景,必然對提升社會能效水平、助力數字政府建設、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下階段,我們也期待與更多的能源行業上下游企業、其他行業大數據中心深入交流、多元合作,進一步擴大電力大數據應用領域,不斷豐富應用成果。”鄧勇說。(記者 李貞)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蘇ICP備2024138443號

    蘇公網安備32130202081338號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只用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www.www068hs.com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freesexvideos性中国|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高清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992tv在线| 欧美老熟妇又粗又大| 国产自产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91亚洲欧美综合高清在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天天av天天av天天透| 你懂的免费视频|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欧美野外多人交3|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免费观看|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91乱剧情全集| а√天堂资源8在线官网在线|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久久五月激情婷婷日韩| 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eeuss影院机在线播放| 欧美毛多水多肥妇|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无需安装 |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网站| 在线观看成人网|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91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人与禽交zozo|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