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靜安區老房盼來曙光 首日簽約率超99%
原標題:老房盼來曙光 首日簽約率超99% 靜安區今年體量最大零星舊改項目高比例生效
“沒想到我93歲了,還能碰上舊改,住上新房,阿拉屋里格好日子來了!”93歲的徐鳳英老人在新趙家宅居民區生活了近70年。昨天,她終于迎來了照耀她的那道“舊改陽光”。
靜安區238街坊零星舊改地塊是今年靜安區體量最大的零星舊改項目。昨天是集中簽約首日,截至昨晚9時30分,首日簽約率達到99.36%,高比例生效。這意味著在此生活的900戶居民即將搬離舊居,開啟美好新生活。
90年老房麻煩多多
靜安區238街坊零星舊改項目東至西藏北路、南至芷江西路、西至共和新路、北至中山北路(部分),占地面積25206.7平方米,總證數776證,涉及900戶居民。
這里的老房子房齡普遍在70到90年之間,房屋類型復雜、配套設施欠缺,很多居民都是幾戶共用一個廚房和衛生間。由于實際居住人口多,人均面積很小,很多居民家都有違法搭建。這些實際困難和歷史遺留問題,讓大家在盼舊改的同時,無法避免地面臨很多矛盾沖突。
近年來,芷江西路街道開展“美麗家園”等惠民工程,粉刷房屋外墻,更換維修老舊線路,讓老房子的整體面貌有了較大提升,但居民的實際居住困難沒有得到改善,大家盼望舊改的愿望非常強烈。
為了幫大家圓新居夢,芷江西路街道黨工委把“支部建在基地上”,成立了“靜安區238街坊零改基地臨時黨支部”,緊緊圍繞居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和問題,扎實推動地塊舊改。街道還成立了7個“攻堅組”,除了幫居民調解家庭矛盾,還幫居民聯系搬家車輛,幫享受高齡牛奶的居民完成配送關系轉接……居民再小的事,都是大家心中的大事。
“不再擔心用錯花灑”
昨天一早,69歲的石淑艷和老伴就來到現場簽約。為此她特意燙了頭發,要用新發型迎接新生活。“終于盼到舊改了!能住進新房子,再也不用和別人家合用廚房衛生間了。”石淑艷笑得非常開心。
28年前,石淑艷跟著到大興安嶺插隊的愛人回到上海,住進了新趙家宅居民區一間19.8平方米的二樓小屋,和另外三戶人家合用廚房和衛生間。“別看是四家人合用,但有衛生間和廚房,當時已經算是條件很好了。”
由于廚房在一樓,平日里,石淑艷燒菜要端上端下,還要和鄰居錯峰;衛生間不到2平方米,卻裝了3戶人家的3個花灑,洗澡、上廁所都要錯開時間。
石淑艷的婆婆8年前患上腦梗,失去自理能力。一家人的蝸居生活本就困難,還要照顧高齡失能的老人,艱辛可想而知。“老人不能講話,但有意識,總是拉著我的手看著我,害怕我們先搬走了,丟下她。這次我跟她說要一起搬新家了,她聽得懂,眼里都是高興。”
石淑艷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看好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新房。“終于不用一家人擠在一間房屋里了,老太太也能單獨住一個房間了,再不用擔心用錯別人的花灑了,多好啊。”說起未來,石淑艷滿臉都是幸福。
“等到這天是幸運的”
今年93歲高齡的徐鳳英1954年嫁到新趙家宅,如今依然和兒子兒媳住在25.1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70載的風風雨雨,讓房屋外墻脫落、管道堵塞、電線老化……加上附近路面不斷整修帶來的地勢變化,讓馬路越來越高,下雨天居民區常常內澇。
每年夏天雨水多的時候,居委會都要出動抽水泵,將徐阿婆家漫到小腿高的積水抽出去。“一聽電視里面說要下雨就頭疼。”徐阿婆一直期待,有一天可以不用再蓋曬不干的被褥。
“2001年修高架就聽說我們這要拆,盼著盼著這么多年又過去了。”每當鄰居們議論拆遷,徐阿婆就說:“哪天橫幅拉出來就真的要拆了。”這次兒子下班回家把門口拉了舊改橫幅的消息告訴她時,徐阿婆又驚又喜,“高興啊,怎么能不高興呢,要搬新家了。”
目前,徐阿婆和小兒子一家已經租好了暫住的過渡房。談到多年期盼得償所望,徐阿婆倍感知足。“一直都在等啊,弄堂里好多老人都沒等到這一天,我是幸運的。”
(記者 潘高峰 通訊員 郁婷藶 蔣文婕)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