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審議通過指導意見:穩步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
中國網財經7月24日訊(記者 魏國旭) 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審議通過《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
會議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要堅持穩中求進、積極穩妥,優先對群眾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會治理隱患多的城中村進行改造,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實施一項做成一項,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要堅持城市人民政府負主體責任,加強組織實施,科學編制改造規劃計劃,多渠道籌措改造資金,高效綜合利用土地資源,統籌處理各方面利益訴求,并把城中村改造與保障性住房建設結合好。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大對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積極創新改造模式,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努力發展各種新業態,實現可持續運營。
此前進行的棚改主要針對的是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而這次的“支持城中村改造”,主要針對的是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22年10月發布的《2021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超大城市有8個,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武漢;全國特大城市有11個,分別是杭州、東莞、西安、鄭州、南京、濟南、合肥、沈陽、青島、長沙、哈爾濱。
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就已提出要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已審議通過《關于積極穩步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至此次《意見》獲審議通過,兩項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部署均已落地。
對此,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認為:城中村改造關系此類城市存量資產盤活和城市功能復興的關鍵階段,同時城中村改造有助于挖掘相關土地的商業資源,也可以積極導入各類公共配套,對于城市功能的再造和升級都有非常好的導向。
國泰君安的研報也顯示,在增量投資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未來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更新投資將居于主導地位。根據一二線城市房齡20年以上的老舊小區占住房存量的比例以及更新投資的單位成本測算,若全部按照老舊小區改造的標準,則一二線城市更新投資的體量至少有2萬億元;若全部按照拆遷重建的標準,則一二線城市更新投資的體量最大接近13萬億元。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