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寶冶:推動建筑產業智能化轉型
北京5月19日訊(記者王婉瑩)19日,上海寶冶京東2D項目順利舉行“大干60天,確保主樓區域全面沖出正負零”立功競賽暨企業開放日活動在京舉辦。
據了解,京東2D項目位于北京市經濟開發區東區,緊鄰京東總部大廈建筑群,主要包括 1 座塔樓與 1 個鋼結構連廊,采用混凝土核心筒+鋼結構框架結構,地下 5 層、地上 18 層,總建筑面積 15.6 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可通過軟硬一體化的智能辦公場景及區域微中心,提供工作、生活、休閑、安家全方位體驗,可利用全方位技術和服務能力為企業賦能,吸引京東投資企業和上下游企業入駐,支持生態圈企業深度融入京東在北京經開區打造的產業經濟圈。
上海寶冶智慧工地管理系統。記者王婉瑩/攝
在施工現場,記者注意到,該項目是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建造,已全面接入了集團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包含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勞務管理、物資管理、智能視頻監控等各個板塊的內容,做到線上線下同步,線下問題及時反映到線上,線上及時預警,線下及時管控調整改進。
萬丈高樓,起于壘土。想要建一座聳拔挺立的大廈,堅實牢固的地下基礎結構是根本。上海寶冶京東2D項目總工程師張晨旭介紹,該項目地下共設5層,包含車庫、人防、變配電室、制冷機房、消防水池等功能用房,地下土方開挖面標高在正負零以下的最深處可達到-31.28m。“也就是說從基坑底部到室外路面,比一般住宅樓的10個標準層還要高。”
此外,“工程還涉及大跨度、大懸挑鋼結構空中連廊工程,連廊鋼結構最大無支撐跨度54.8m,最大懸挑長度32.375m。因跨度大、懸挑大、構件重,項目部結合公司多年鋼結構施工經驗,以及內部專家評審、技術骨干的支撐,以保證構件安裝及變形控制,在桁架上弦、下弦分別設置臨時支撐,下弦支撐為格構式支撐架,上弦支撐為圓管支撐,確保各個部件受力平衡以及吊裝的安全。”上海寶冶京東2D項目經理于濤告訴記者。
在“雙碳”目標、綠色發展的背景下,建筑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重塑顯得尤為重要。張晨旭表示,項目地上主體結構主要采用鋼結構形式,結合二次結構、裝飾裝修等各分部分項工程設計,依據《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DB11/T1831,裝配率達78%。
在設計優化、綠色環保文明施工等多方面,上海寶治積極推動技術創新,充分調動科技、產業、金融等要素。“項目采用基坑施工封閉降水技術,利用基坑降水回收利用、現場灑水、養護,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術、雨水回收利用技術,以達到現場生產和生活廢水回收再利用。”張晨旭說。
作為智能建造、綠色施工的踐行者,上海寶冶不斷探索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效益和質量,推動建筑產業智能化轉型,實現高效、高質量發展。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