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春季第一野果”,含鈣很高,山里遇見別錯過,目前市場40元/斤
隨著春季的翩然而至,春雨綿綿不絕地滋養著大地,各類野生植物紛紛煥發新生,使得農村野外的景色再度披上了盎然的綠色盛裝。這個時節,許多居住在農村以及周邊地區的人們,會選擇在春季萬物復蘇之際,前往郊野踏青,并趁機采摘一些新鮮的野菜以供食用。
提到野菜的采摘與品嘗,相信不少朋友對此都頗為熟練和熱衷。然而,或許大家并不完全知曉,春天不僅是野菜蓬勃生長的季節,同樣也是少數野果悄然成熟的時刻,其中不乏口感上乘、品質優良者,甚至能與市面上精心培育的水果相媲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此,我將為大家介紹一種號稱是"春季第一野果"的野果品種,它富含鈣質,在市場上的售價相當可觀,每斤可達40元。倘若您在山間偶遇此果,切勿錯過良機,趕緊將其收入囊中吧。
提及這種山野果子,其在各地的俗名頗為有趣且形象生動。以我家鄉為例,我們習慣稱它為"褲衩果",而在四川、湖南地區,人們則親切地稱之為"叉叉果"。此外,在其他地域,它還有羊奶奶果、杈把果、羊奶頭果等多種別名。
對于那些在鄉村長大并品嘗過此果的人來說,這些描述或許已經喚起了他們對這種獨特野果的記憶。實際上,它的學名是"苦糖果",果實形態頗具特色,呈倒心形,因其形狀酷似一個大褲衩而被民間賦予了諸多幽默且富有生活氣息的俗稱。
當然,盡管其俗名帶有些許幽默色彩,但對于眾多居住在農村地區的老百姓而言,苦糖果無疑是一種極為優質的野生果實,甚至被譽為"春季第一野果"。首要原因在于,苦糖果的果期相當早,在每年三月初即開始掛果,直至夏季來臨之前,幾乎整個春天都能品嘗到新鮮的苦糖果。
其次,苦糖果的口感品質上乘,果肉醇厚甘甜且香氣四溢,酸度極低。科學研究揭示其糖酸比例高達39:1,堪稱純正甜蜜的自然饋贈;而且,苦糖果果實內部無核,對于不喜酸味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其美味的選擇。
再者,苦糖果在過去農村山區中資源豐富,其植株通常不高,不超過兩米的高度使得采摘極為便利。因此,在那個年代,苦糖果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農村老百姓日常飲食中常見且深受喜愛的一種野果。
我還清晰記得兒時的場景,那時在老屋背后那片蔥郁的竹林延伸處的小山坡上,曾茂盛生長著一大片野生苦糖果。每當春暖花開之際,我總是熱衷于跟隨家中的長輩們一同前往那熟悉的小山坡,采摘新鮮的苦糖果來品嘗(即使如今偶爾回到老家,也不忘去山中尋覓一番)。記憶中,我們總會滿載而歸,用衣服當作臨時的籃子,裝滿苦糖果,直至心滿意足地飽嘗其甘苦滋味。
然而時至今日,想要再次親歷那種自然野趣,親手摘取野生苦糖果已非易事。曾經繁茂的山坡已被經濟考量所取代,那些原始的苦糖果樹叢已經被砍伐殆盡,取而代之的是經濟效益更高的樹木品種。
隨著現代的利用與開發,苦糖果這一昔日山野間的恩賜,近年來也逐漸轉型成為市場上的一種稀有水果,其價格不菲,通常每斤售價大約在40元左右。
苦糖果之所以價格較高,并非由于市場炒作所致,關鍵在于其資源現狀:野生苦糖果日漸稀少,而人工種植業尚未大規模發展起來,導致整體產量受限。另外,每顆苦糖果的重量相當輕巧,平均僅約2.5克,這意味著一斤苦糖果的數量可輕松達到近200顆之多。
另一方面,苦糖果的高價值也源于其卓越的營養價值。經相關數據證實,苦糖果富含包括維生素C、鈣、鐵、磷、鋅等在內的多種有益元素,且這些營養成分含量相較于普通水果更為豐富。尤其是其鈣質含量,在所有水果中名列前茅,這一特性使得苦糖果在近幾年被開發為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水果商品后,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因此,苦糖果的價格自然高于一般水果,這是對其獨特營養價值和稀缺性的合理體現。
那么,苦糖果這一野生植物在我國哪些地區可見呢?
目前,苦糖果廣泛分布于我國多個省份,包括陜西、甘肅、山東北部、安徽南部與西部、浙江、江西、河南、湖北的西部和南部、四川的西部和東北部,以及貴州西北部等地。在這些地區的農村地帶,尤其是在海拔100至2700米之間的向陽山坡、灌木叢或溪流邊,常常可以發現其蹤跡。
值得注意的是,想要品嘗到口感最佳的苦糖果,采摘時對果實顏色的選擇至關重要。苦糖果在其生長周期中會經歷三種顏色變化:初期為青綠色,中期轉為黃色,成熟后變為紅色。其中,紅色果實最為甜美可口,而綠色和黃色的果實在甜味中仍帶有一定的苦澀感,正如其名"苦糖果"所暗示的那樣。
再過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苦糖果就將迎來豐收季節。如果大家計劃去山區郊游或者采挖野菜,不妨留意一下這種獨特的果實。一旦偶遇成熟的苦糖果植株,請務必把握時機,正確識別并采摘紅色果實,同時在采摘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植株,確保其可持續生長,這樣每年都能有機會享用這大自然的饋贈。
各位朋友,你們是否曾品嘗過苦糖果呢?在你們家鄉,它又有著怎樣的稱呼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交流!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