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婚俗禮儀內容指南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由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傳統文化與智慧專業委員會提出,北京天秘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56個民族婚俗禮儀推廣人燕保君先生牽頭并組織業內人士共同起草,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負責歸口訂立的《各民族婚俗禮儀內容指南》團體標準正式發布,相關婚俗標準的誕生,為婚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參考范本。
專家評審會現場
婚俗禮儀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情感紐帶,對社會、家庭和個人影響深遠。不同民族婚俗禮儀各具特色,如傳統的漢族婚俗中,拜堂儀式象征著夫妻對彼此的契約和對家庭的責任,這種儀式感讓家庭成員更加珍惜彼此的關系,讓家族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再如蒙古族的婚俗中,迎親隊伍要騎馬繞新娘家的蒙古包三圈,寓意吉祥如意;而藏族的婚俗則有獨特的"搶婚"儀式,充滿了神秘和浪漫。這些豐富多彩的婚俗禮儀各具魅力,預示著幸福和美好。
在社會層面,規范婚俗禮儀有助于促進文化交流融合,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在家庭層面,婚俗是家庭關系建立重要環節,莊重溫馨的婚禮儀式能增強家庭凝聚力,傳承家族價值觀和傳統。對個人而言,婚俗是重要經歷,浪漫有意義的婚俗儀式可讓新人感受婚姻神圣和責任,增添珍貴回憶,還能培養個人禮儀修養和文化素養。
2023年11月6日,民政部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大對傳統婚俗禮儀研究,鼓勵研制婚俗禮儀標準并推廣。本次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起草團隊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分析,走訪了多個民族地區,與當地的居民和專家進行交流和探討,深入了解了各民族婚俗禮儀的現狀和需求。同時,他們還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歷史記錄,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成功制定出了一部具有較高質量和實用價值的團體標準文書。
該標準發布是婚俗文化發展重要進步,標志著婚俗禮儀規范化邁出堅實一步,為傳承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同時,婚俗禮儀規范發展是長期任務,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各界認識重視,助力標準廣泛推廣應用,使其成為生活亮麗風景線,為社會和諧發展增添正能量。
【廣告】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