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度青年:媒體高超貼標簽?
何謂“45度青年”?通俗地講,就是面對現實生活,大家選擇了“半卷不卷,半躺不躺”的折中人生。如果說0度意味著徹底“躺平”,90度代表著拼命“內卷”,那么45度前傾的姿態則提供了另外一種答案,既沒有擰緊發條,也沒有頹廢懶散,似乎在人生姿態上達成了某種平衡。
媒體環境戾氣十足
我在與各類媒體玩懲罰小游戲,輸得一敗涂地。因為失敗,我臉上被媒體貼了花花綠綠的標簽,我都快不認識自己了。
看到“45度青年”這個新標簽的時候,我沒有感覺到寬慰。我不安疑惑——新的標簽該貼哪里呢?我的生活應該從撕下哪個標簽開始努力呢?
“45度青年”、“小鎮做題家”、“脫不下長衫的孔乙己”……
媒體越來越會玩名為“人生”的游戲了,我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個NPC,不需要受到尊重與保護。給我貼個標簽、立個人設已經成為媒體的權利,不用考慮道德、不用考慮責任。
丟人的是,“45度青年”這個標簽,正正貼在我的腦門兒。真的是:“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無能啊……
多點鼓勵與發聲
互聯網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巨大的行業競爭壓力,卓有成效地提升了各媒體的漢語表達能力,創造詞匯越來越精準、出彩,現象級新詞語更是頻出。
而且,現在的媒體,特別擅長反諷、批判的文風,這可是需要很高水準的,真是讓我自嘆不如!
但我認為:在互聯網的加持下,信息的傳播已經十分迅速,帶來的規模影響不容小覷。基于這樣的環境,媒體的言辭應該更加積極陽光,多以鼓勵與發聲為主。
既要做到依法報道、譴責、倡導……也要減少千篇一律的批評、貼標簽,宣揚正向文化,爭取資源與政策。
關于45度青年的各類報道、快訊,是比較正向、溫和的,可這就夠了嗎?
聚焦討論問題,少點雞湯
不知為何,這些內容,走不進我的內心。我已經喝了太多雞湯,喝膩了。雞湯固然有營養,喝下去能短時間內提供動力和能量。
但是,我沒辦法頓頓、日日喝雞湯。
可能許多年輕人,也有和我一樣的感受。翻閱媒體內容,要么是批判、要么是雞湯,很難看到點干貨。干貨內容,反而是一些自媒體人給到的,這種內容可看,但樣本不夠充分,參考價值受限,學不會怎么用。
為什么媒體不能給點權威干貨呢?聚焦問題本身,利用自身強大的樣本基數,真正給到百姓想知道、想聽到的內容,是不是太難了呢?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