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歸于自然后,陵園收集他們生平紀念物舉辦展覽
導讀:告別儀式現場。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31日訊(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易曉明)在五疊泉池畔,和親友說最后一聲“再見”……3月31日,“大愛?石門峰第八屆全免費集體生態環保葬”告別儀式在石門峰紀念公園舉行,已有2000多位生態環保葬志愿者在此完成“美麗的告別”。“不要在我的墓碑前哭泣,我不在那里,我沒有長眠……”現場,禮儀師朗誦詩歌《化作千風》,向環保葬志愿者們表達敬意和哀思。現場采用的是可降解骨灰盒,
告別儀式現場。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31日訊(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易曉明)在五疊泉池畔,和親友說最后一聲“再見”……3月31日,“大愛?石門峰第八屆全免費集體生態環保葬”告別儀式在石門峰紀念公園舉行,已有2000多位生態環保葬志愿者在此完成“美麗的告別”。
“不要在我的墓碑前哭泣,我不在那里,我沒有長眠……”現場,禮儀師朗誦詩歌《化作千風》,向環保葬志愿者們表達敬意和哀思。現場采用的是可降解骨灰盒,選擇草坪葬的方式,以肅穆的告別儀式為逝者送行,向踐行綠色生態理念的志愿者致敬。
武漢市從1997年開始推行環保葬以來,選擇生態葬的逝者已有4萬余人,他們都選擇在生命的盡頭融入自然。
在石門峰紀念公園,今年將送別226位逝者。記者了解到,報名者當中,不乏高級知識分子、醫務工作者等。現場,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掃墓市民,他們對這一殯葬形式表示認可,“儀式非常莊重,向這些志愿者們致敬。”
近年來,陵園通過推行節地生態葬、樹葬、花葬等節地方式,推廣文明殯葬新風,表達對生命的尊重,讓生命回歸自然。此次活動,還收集了環保葬志愿者們生平的各類紀念物,舉辦《生命的痕跡紀念展》,在告別儀式后,現場參與者們共同前往參觀。
前來參加環保葬儀式的家屬袁女士告訴記者,這次是來送別外公,這也是老人的遺愿。她說,每年家里為此前去世的親人掃墓,都是使用鮮花,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保護環境。雖然外公離開后沒有留下墓碑,和其他逝者骨灰一起融入大地,但未來,每年他們都會來到這里紀念老人。
【編輯:鄧臘秀】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隨便看看:
- [國內]別著急加油,明天一箱少花15元
- [國內]北京地鐵13號線因電力設備故障,部分列車延誤
- [國內]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澳門特別行政區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法》修改
- [國內]國臺辦:“避戰”的最好辦法就是放棄“臺獨”立場
- [國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亮相 新一輪金融監管機構改革邁出重要
- [國內]一國軍將領起義投誠,為何陳毅得知后卻下令將其槍決
- [國內]首批1.7萬個崗位!廣東“穩就業促發展”分片區大型招聘活動舉
- [國內]“多彩南粵 幸福游會”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暨2023
- [國內]商務部:1-4月法國、英國實際對華投資增長567.3%、32
- [國內]北京三部門:基本醫保報銷費用全部納入醫療救助保障范圍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