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前釋疑解惑,全周期支撐民企敢闖 |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家站點”新氣象③
鄉村創客們的聲音也能直達立法機關。
浦東新區宣橋鎮,一望無際的稻田吸引來清美等民營企業挖掘新產能新動力。建設完成千余畝高標準、設施化蔬菜種植基地后,上海清美綠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沈滬銘開始聚焦硬件之外的軟件加持,如何加大力度吸引有知識、有抱負的年輕人加入,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宣橋鎮人大代表之家座談會上,他將這一建議反饋給浦東新區工商聯基層立法聯系點。不久,該建議被吸納寫入《上海市鄉村振興促進條例》,民營企業家招攬人才底氣更足。
經年發展,這個基層立法點的觸角不斷拓維,從浦東新區各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到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等職能部門一并加入立法“朋友圈”。
據不完全統計,浦東轄區內約有26萬家民營企業,其中中小微經營主體占比超八成,都是浦東新區工商聯的服務對象。以打造更優營商環境為抓手,依托抓地感更強的“家站點”等,基層立法點持續拓功能、優服務,跨前為企業釋疑解惑,持續跟蹤制度落地質效,以全生命周期服務支撐“民企敢闖”。
從法律執行者到立法參與者,檢察官視角有了轉變
檢察官俞琳近期有了新身份——浦東新區工商聯基層立法聯系點掛職干部。這兩個工作地點隔街相望,但比起物理空間的遷移,更難的是“切換至立法前”的思維方式。
這也是該基層立法點與浦東檢察院的首次跨界合作。有了法律專業人士的加入,立法點與家站點互動更頻繁,走訪企業,問需問效也問策,助力企業將風險隱患化解于初期。
掛職的3個月里,俞琳盯上了一批信用受損的中小企業。維護好公平公正的司法秩序,不是“一罰了之”,而要真正厘清問題的根子在哪里。
跟隨立法點工作人員走訪調研的日子里,她與企業面對面接觸,也以親手經辦的企業合規案例現身說法,讓更多企業知曉潛在問題,更有能力消弭隱患。
從法律執行者到立法參與者,掛職鍛煉讓這位年輕檢察官多了思維與視角的轉變。
為將個案實踐上升至機制保障,浦東新區工商聯基層立法聯系點還與相關單位合作成立浦東新區企業法律服務工作站。借由數據共享共用,將矛盾頻發、糾紛頻現的中小微民營企業梳理成“法治服務清單”,征求企業意見的前提下,將合規法律服務推送至企業,提前化解矛盾,厘清企業責權,避免小微企業因其無心之失引發負面連鎖反應。
集思廣益填補思維盲區,勇于向“立法試驗田”挺進
從輸送司法資源到為企業解疑釋惑,這個立法“朋友圈”的定位明確:打造更優營商環境,支撐“民企敢闖”。
多次座談會上,不少企業家直言,敢闖的前提來自頂層制度的支持。“我們不只要凝練成熟經驗,更要有勇氣、有信心挺進一些無法可依、無規可循的立法空白領域?!逼謻|新區工商聯立法聯系點相關負責人孔繁淵說。在他看來,唯有不斷豐富視角和觀點、前期充分交流碰撞,才能確保在挺進“立法試驗田”時想得更全面、更細致。
以《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規定》為例,立法意見征詢座談會上,參與者涵蓋百度、東昌集團、匯納科技等民營企業“領頭羊”,也有來自保險領域的專業人士代表。比如,有保險企業代表積極建言,為避免陷入“一管就死”的困境,可根據產業發展分階段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撐:企業開展創新應用期間,夯實企業主體責任;對于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大規模上路后的人身保險,可由保險機構后續單獨研究制定。這一建議最終也被吸收轉化為具體法條。
汽車產業從業者、律師、保險金融機構……來自不同領域的火花迸發,令一部部無藍本可遵循的前瞻立法在討論中具象清晰,為民營經濟敢闖敢拼添信心、增動力。
在孔繁淵看來,這也對基層立法聯系點以及家站點的信息采集網絡建設提出更高要求。為擴大覆蓋面,當下,該基層立法聯系點一方面緊抓張江科學城等創新集聚區“抓地布局”,另一方面積極聯系各在滬商會,將建議征詢范圍擴至長三角。
作者:王嘉旖
????? 圖片:視覺中國
編輯:范菁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