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焰在行動|他們,駐守森林的那抹橙
記者 劉心玥 見習記者 杜婷婷
“天干物燥,預防火災,嚴禁野外用火! ”當您走進棗莊市的每一個林場,這樣的提示音回蕩在每一個角落。

“ 棗莊市共有林地面積209.4萬畝,光是山區重點國有林場就有6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達36.22%,15 個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3月22日,棗莊市消防救援支隊森林大隊站長助理董正鵬向記者介紹:“我們這個執勤點坐落于群山深處的山亭區,有30多個隊員組成,平均年齡26歲。進入森林防火期,大家每天至少3個小時巡林;碰到森林高火險期,幾乎是24小時全天無休。”
與城市相比,森林滅火救援也有所不同。一個月前,在棗莊市市中區的一場滅火增援作戰中,董正鵬和隊友們身背30多公斤的作戰背囊奔赴森林火場。“陡坡上雜草叢生,將近走了一個小時才接近著火點,腳底磨出了血,腫的像雞蛋大小,當時并沒有太大感覺,直到處置完火情返隊后脫掉鞋子時,才感到一股鉆心的疼痛。”董正鵬說。

增援任務結束后,看著原本蔥郁的森林變得滿目瘡痍,他和隊友們也暗自下定決心:“火患不分大小,都必須把它消滅在萌芽中。”
“報告,隊長,我們執勤回來了。”一個清脆鏗鏘的聲音傳來。這是隊里新入職的18歲陽光大男孩王斌。身穿搶險救援服的他,每天要攜帶負重60多斤的風力滅火機、撲火釘耙及具有定位、報警功能的手持終端設備在林場巡邏。
“山里的每條林間小道、每個山頭我都去過。”王斌說道。在朋友圈里,他每天微信步數3萬是標配,妥妥的圈霸。但更讓他感覺自豪的是,守護的那一片綠色更加郁郁蔥蔥。
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相比,隊員們的裝備也在逐漸升級提檔,如今無人機、移動水囊、長距離水帶、小口徑水帶等各種高精尖裝備也是一應俱全。
“雖然我們長期深處群山深處,但每周我們也會把執勤裝備運到景區,可不是去欣賞風景的。”董正鵬笑著說:“除了提高執勤戰備能力更要加大群眾的防火安全意識,在景區布置火源收繳區、固定防火宣傳區,設置攜裝巡護組、確定流動巡護路線,張貼防火標語、懸掛防火橫幅等。”

此外,該市根據林區分布情況,組織森林消防員對本地森林火險區域以及周邊文物古建筑、旅游景點、易燃易爆單位、人員密集場所、村(居)民住宅區等重點目標設施進行調研熟悉,掌握地形地勢、毗鄰林區、交通道路、消防水源等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滅火救援預案和力量調派方案,明確應急響應、組織指揮、遠程投送、戰勤保障、火場通信等內容與程序,做到打有準備之仗。
“確保第一時間發現林區內發生的森林火情,堅決守護好生態資源。對森林消防員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需要他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努力做到‘秒級響應,分鐘出動’。”棗莊市消防救援支隊作戰訓練科科長周升敏表示。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