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商業提質增效 一刻鐘之內的生活又有新變化
為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北京持續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發展。3月23日,2023北京消費季“一刻鐘品質生活節”正式啟動,越來越多的品質、便民生活主題活動落地在一刻鐘生活半徑圈內,從而促進北京生活性便民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在此前北京市出臺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相關政策基礎上,首都生活服務業將從“品質提升”過渡為“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便民領域覆蓋更加全面
便民商業設施建設是北京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一環。步行15分鐘,即可買到所需的生活物資,品嘗一杯美味的咖啡,來一場舒緩身心的按摩,這些不再是核心商業區獨享的特質,而是北京居民日常生活的“標配”。在本屆“一刻鐘品質生活節”中,北京將聚焦美發美容、家政維修、社區生鮮、洗滌護理、服裝服飾等領域,打造業態豐富、智慧便捷、商居和諧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便民商業作為2023年北京商業的發展重點,將在今年呈現更多元的消費形態。2月10月,在2023年北京市商務工作會議上,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丁勇就表示,北京市將加快生活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堅持以評促建、試點帶動、政策牽引、建補結合,試點建設8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同時,今年1月,北京市商務局發布消息稱北京市將出臺《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促進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納入《全市商業消費空間布局專項規劃》一體推進,培育建設試點,著力抓重點、推轉型、促規范、優監管,促進生活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北京市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
多元業態精準補位
從織密便民消費網絡,到推動便民商業高質量發展,北京便民商業進一步升級。在政策引導的同時,各區政府、便民商業企業也在深耕市場布局。東城區將東花市北里菜市場升級改造為“美家”社區商業便民綜合體,石景山區聚焦老齡人口,打造一刻鐘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圈。物美、七鮮等超市品牌服務點位3公里內的客群,保障物資供應。
據物美集團消息,今年一季度,多點便利店還將在北京持續擴展超30家門店,集中選址在寫字樓、居民樓、地鐵站附近的綜合商圈處,為周圍消費者提供24小時便利服務。中百羅森開設社區便利店,7-11、全家等便利店品牌推動到家配送業務發展,不斷拓展經營范圍。
由北京農商銀行與一輕食品集團聯合打造的京輕便利店在門店中提供銀行卡、養老助殘卡、掃碼等方式為一體的支付結算服務,安放自助服務設備,協助村民尤其是老年人辦理小額現金存取款、生活繳費,以及養老助殘卡余額查詢、公交卡延期及充值等業務,將便民服務進一步下放。2023年北京農商銀行力爭在2023年協助北京市商務局完成全市30%的千人村便民商業網點覆蓋計劃。
便民設施實現精準補位。2022年,北京市依托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動態地圖,收錄全市便民商業網點超過11萬個,通過大數據監測分析,指導各區精準補建便民商業網點。同時,北京市持續優化便民商業網點布局,新建、改造基本便民商業網點540個,全市實現每百萬人擁有連鎖便利店329個,引導大型電商、連鎖流通企業改造提升136個農村便民店,指導新增20處地鐵便民服務設施。
擴大一刻鐘便民范圍
今年,北京市商務局將以貫徹落實《措施》為主線,堅持以評促建-試點帶動-政策牽引-建補結合思路,全面提速全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到2025年,全市實現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形成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生活服務體系。
3月2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優化社區消費空間布局,配強消費載體設施,提升智能化便利化水平,豐富多元消費業態。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發展一刻鐘便民商業是北京商業與生活服務業應履行的主要職責,也是政府的民生經濟的主要內容。不僅有助于
滿足居民的基本消費需求,在解決就業、推動宜居宜業城市建設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推動一刻鐘便民商業的發展過程中,洪濤指出,不僅政府要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推動一刻鐘商圈建設,更要放開管制,給予社區相應的自主權。同時,鼓勵和促進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新產業的創新發展,如社區易站,鼓勵閑置產品、服務、體驗的易貨貿易,進一步促進低碳綠色發展。
社區商業的存在并不只是滿足日常的基本需求這么簡單,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表示,現如今居民基本的購物需求大部分已得到解決,社區商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應是集休閑、文化娛樂、人際交往、時尚生活于一體,成為周邊居民享受社區生活、體驗社區生活的一個中心,應該形成智能、溫度、共享式、時尚化兼具的生活空間。
北京商報記者 劉卓瀾 王思琦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