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健康素養水平15年連升,將加大重點地區、人群健促力度
今天舉行的第35個愛國衛生月暨第33屆上海市健康教育周啟動儀式上,最新監測數據發布:2022年上海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9.42%,創歷史新高并實現15年連升。
“三提升一鞏固”,健康素養穩步向前
市健促中心黨委書記唐文娟介紹,“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國家和本市衛健委部署,上海已連續15年開展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工作。2022年共調查25012名15歲-69歲城鄉常住居民,覆蓋全市16個區。本次監測結果顯示,上海居民總體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9.42%,比上一年增加1.17個百分點,再創新高。此次素養監測呈現“三提升一鞏固”的特點。
一是不同人群的健康素養都穩步提升。
與2021年相比,男性和女性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都有提升,女性居民增幅更大,從39.42%提升到41.75%。絕大多數年齡段居民健康素養也都穩步提升,65-69歲年齡段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增幅最大,從26.24%提升到29.41%,提升3.17個百分點。
二是居民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有所提升。
2022年居民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素養水平達到48.42%,較上年度提升0.52個百分點。監測結果顯示,34.64%居民知曉肝臟具有解毒、消化和分泌膽汁功能,較上年上升2.69%;64.17%居民掌握選購包裝食品注意事項,較上年上升1.47%;81.72%居民了解正常體溫波動不超過1℃,較上年上升1.08%。
三是居民慢性病防治素養水平進一步提升。
2022年居民慢性病防治素養水平達到41.65%,較上年度提升1.25個百分點。監測結果顯示,59.90%的居民知曉吃豆腐、豆漿等大豆制品對健康有益,較上年增加1.99%,80.22%的居民了解大豆制品對心血管病患者有好處,較上年增加2.13%,69.19%的居民能識別癌癥早期危險信號,較上年增加1.39%。
四是居民健康技能和生活方式有所鞏固。
監測結果顯示,43.76%的居民能識別“OTC”標識,較上年增加4.18%。56.79%的居民掌握火災時正確逃生方法,較上年增加1.99%。51%的居民知道免費衛生熱線號碼12320,較上年增加1.04%。66.61%的居民了解運動對健康的好處,較上年增加0.67%。
“三力”加持,持續推動15年連升
上海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實現15年連升,主要在于“三力”推動。
一是深入推進健康上海行動,形成“健康凝聚力”。
2019年,上海出臺我國首個省級中長期健康行動方案——《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上海深入推進健康上海行動第一行動——健康知識普及行動,通過實施健康科普專項和科普人才項目,建立健全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開展健康科普影響力評價,推動將健康科普納入職稱評價,引導激勵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增加健康科普高質量供給。
打造“滬小康”、健康大講堂、《健康公開課》、“樂·生活”健康文化主題活動、《健康脫口秀》、健康教育周等健康科普品牌,通過全行業動員、全社會發動,形成提升全民健康素養的強大合力。
二是防疫科普助力群防群控,提升“健康免疫力”。
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間,上海推出《市民新冠防疫知識手冊(1.0-3.0版和Q版畫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家庭消毒指導手冊》等健康科普精品,開展“公共衛生大家談”“百名專家線上云科普”“市民防疫與健康生活知識云競賽”等科普活動。優化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條”出臺后,圍繞市民關注問題,開發形式多樣的科普資料。防疫科普精品由“滬小康”首發,50多家中央和上海主流媒體同步推廣,累計閱讀播放超過20億次。通過全媒體、廣覆蓋、高效率的傳播網絡,為2500萬市民牢牢構筑健康防護屏障。
三是專項聚焦科普干預評估,增強“健康推進力”。
實施健康上海行動專項項目,依托上海市健康科普資源庫和專家庫,開展上海市健康促進融媒體中心建設和精準健康科普的實踐探索,針對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開展精準推送,并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實施健康行為干預和指導,有效推動居民健康素養提升和健康行為養成。
“三個重點”,補齊短板為健康賦能
2022年健康上海行動階段性成效顯著,20項指標提前達到“健康中國2030”目標,市民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提升。但監測結果顯示,目前健康促進工作仍存在薄弱方面:農村人口、60歲-69歲老年群體、低收入群體等健康素養水平相對較低,城鄉差異有一定程度擴大;健康技能和基本醫療素養水平仍處較低水平。
下一步,本市會同相關部門大力實施健康上海行動,廣泛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加大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的健康促進工作力度,補齊短板。
一是推進健康知識普及行動,讓健康科普“精準觸達”。
依托健康縣區、上海市衛生健康街鎮、健康場所等建設,對重點人群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服務;利用互聯網、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技術,針對不同人群開展符合其特點的健康科普活動,提高健康教育的針對性、精準性和實效性。針對農村人口、文化水平較低人群和老年群體的素養薄弱環節,開展“精準扶貧”,促進全人群素養提升。
二是深入普及健康技能,讓健康素養“知行合一”。
對健康技能、基本醫療和傳染病防治等素養相關內容加強健康教育,尤其是普及健康技能,組織專家引導公眾科學合理使用健康技能,充分發揮醫療機構、大眾媒體在健康知識普及和傳播的重要作用,繼續推動公眾實現健康知識由“知”到“行”的轉化。
三是強化自我健康管理,讓健康生活“人人享有”。
積極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引導公眾主動學習掌握常見慢性病、傳染病預防的知識和技能,堅持勤洗手、常通風、“一米線”、公筷公勺、咳嗽禮儀、清潔消毒等良好衛生習慣和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規律作息、科學就醫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強自我健康管理意識,提高健康素養和自我防護能力。
另據介紹,今年本市健康教育周將圍繞“知行合一、健康之道”主題,充分發揮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專業優勢以及健康促進工作網絡作用,組織各部門、各街道、各單位,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宣傳健康知識,鼓勵市民培養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踐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強化“大健康”理念,創造高品質健康生活,為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夯實健康之基。
作者:唐聞佳
編輯:唐聞佳
責任編輯:樊麗萍
? ? ? ? ?圖:本報資料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