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惠民:庭院小經濟 致富大舞臺
導讀:
走進山東濱州市惠民縣桑落墅鎮韓龍章聯村惠民工坊,工人正使用電腦繡花機制作刺繡產品,隨著嗒嗒的針腳聲,一個個頗具特色的刺繡圖案顯現出來。
“我購置了10臺電腦繡花機,設置好刺繡圖樣,很快就能繡出復雜的花紋,周邊的婦女經過簡單的培訓就能上崗。這種庭院式的工坊,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惠民縣桑落墅鎮刺繡車間負責的人程國松介紹,這小小刺繡車間吸引了31名婦女前來就業,還有20多名婦女把成品拿到家里修剪成成品,每人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我的耕地全部流轉,以前在家閑著沒事,外出打工又很遠,現在到刺繡車間上班,又能照顧家庭又能掙錢,還不耽誤照顧孩子。”正在忙著編織的李大姐說。
據惠民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宋召武介紹說,在惠民縣,“庭院+”這種經濟模式,不僅解決了農村剩余婦女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為家庭增收注入了新動力,還有效減少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產生。
惠民縣在發展庭院經濟中,全鎮堅持規劃先行,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對村組戶庭院的布局、外觀進行科學規劃設置,對不同層次、不同產業模式的農戶進行分類指導,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鼓勵群眾充分挖掘和利用院落空間發展,讓“小庭院”書寫出大文章,不斷探索構建以繩網加工、手工編織、果蔬種植等融合發展的“庭院經濟+”發展模式。截至目前,全縣建成美麗庭院23637處,建成率37.8%。發展致富小庭院11800處,庭院經濟實現收入1.2億余元,奏響了鄉村振興奮進曲。(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