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朗澤公司瞄準高附加值產品生產 探尋工業尾氣利用有效路徑
這是首鋼朗澤公司投產的鋼鐵尾氣生物發酵工業化裝置。(資料圖片)
工業尾氣怎樣利用?傳統做法是通過燃燒將其中的熱能轉換成電能。北京首鋼朗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鋼朗澤”)卻探索出一條全新路徑:利用合成生物技術與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相結合,將含碳工業尾氣直接轉化為生物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高價值產品。
從洗衣液中的表面活性劑、飲料瓶中的聚酯材料,到乙醇纖維做成的運動服……首鋼朗澤持續創新研發,推動產品在眾多領域實現應用,自身也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從0到1
常溫常壓下,不到22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乙醇和蛋白――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卻是首鋼朗澤突破化工合成路徑已經實現工業化的技術路線。首鋼朗澤用非糧原料生產乙醇和蛋白,每生產1噸乙醇可節糧3噸、節地8畝,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與燃燒相比,一代技術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33%以上,氮氧化物減排90%以上;二代技術不僅可以做到無二氧化碳排放,每噸乙醇還可直接消耗二氧化碳0.5噸,能源轉化率達60%。”首鋼朗澤副總經理宋慶坤告訴記者。
這些數字背后是首鋼朗澤在自主創新路上的持續探索。2011年,公司引進一項將工業尾氣轉化為乙醇的生物發酵技術,這項技術雖然在實驗室研發成功,但并沒有進行中試,業內許多人認為不可能實現產業化。“一項新技術要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需要經過小試、中試,最終實現量產才算成功。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完成這項技術的中試。”宋慶坤說。
在大股東首鋼集團支持下,公司一期投入6000多萬元進行中試研發,希望中試成功后可以推廣應用于鋼鐵生產流程上,為鋼鐵企業綠色轉型提供新路徑。為實現這個目標,首鋼朗澤組建了一支年輕技術團隊,全身心投入研發工作。
盡管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中試過程比想象得更艱辛。在產業鏈條中,實驗室發酵技術只是很小的一個單元,上游要接入不同類型的工業尾氣,精準控制尾氣中的雜質含量;下游要產出高質量的合格產品,滿足客戶要求,如果沒有產出,技術再好也沒有經濟性。之前沒有意識到的一些問題,在中試過程中也集中地暴露了出來。
沒有退路,只能迎難而上。但在相當長時間內,技術團隊雖一步步解決了流程中的梗阻,卻依然沒有突破性進展。2014年,埋頭做了3年研發的團隊面臨一道艱難的選擇題:公司賬面上只剩下80多萬元,是斷腕止血,還是孤注一擲?經過激烈討論,技術團隊認真梳理總結了項目研發中存在的技術難點,自我施壓,明確攻克時間點,并爭取到首鋼集團的增資。
憑借堅持不懈的努力,技術團隊于2016年完成中試,形成全系統工藝技術集成,在曹妃甸開建首套大工業化裝置。2018年5月正式投產,產出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料乙醇。項目順利建成,讓首鋼朗澤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并擁有大量自主知識產權。
意外之喜
2015年,在首鋼技術研究院工作的晁偉來到首鋼朗澤,負責中試技術研發。如今,他已經是首鋼朗澤負責科技創新的副總經理。“到公司前,我在曹妃甸中試現場聽完介紹后就動心了。一方面感覺技術很先進,對鋼鐵產業意義重大,多花點代價也值得做。另一方面我是學化學的,在這里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
到中試基地安家后不久,晁偉就遇到了難題:分離蒸餾系統總是運行不順暢,無法連續產出合格乙醇。技術人員把蒸餾塔拆開,發現塔板上附著了很多黏稠物質,導致蒸餾塔板堵塞,氣流無法通過。不管怎么清理,只要系統運行,這些物質會一直產生,想提取乙醇,必須在前端把這部分黏稠物去除掉。
這些惱人的黏稠物到底是什么?送到國家權威機構一檢測,結果令人驚喜――其中蛋白質含量很高。但這些蛋白質是否有利用價值?帶著疑問,他們拿著樣本去了中國農科院飼料所,經檢測發現蛋白質含量高達80%以上,而且氨基酸種類齊全、平衡性好,非常適合做飼料。
在解決生產問題的同時,發現了更有價值的新產品,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重大驚喜。“這些黏稠物就是乙醇梭菌蛋白。我們花了6年時間做飼料產品認證,于2021年8月取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飼料原料新產品證書。”晁偉說。自那時起,乙醇梭菌蛋白成為眾多水產飼料企業蛋白原料的首選。
“現在很多研究人員都在研究菌種,但缺乏工業化轉化能力,這個方面恰好是我們的優勢。”晁偉說,工業化要考慮從氣體凈化到連續發酵、蒸餾脫水、乙醇蛋白分離提純的全流程。這套使實驗室發酵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的工業化轉化能力,形成了首鋼朗澤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首鋼工業尾氣變廢為寶的消息見諸報端,原本重點在鋼鐵行業謀劃發展的首鋼朗澤,被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產業布局。2018年,一家來自寧夏的民營鐵合金企業登門拜訪,希望在寧夏合作建廠,處理鐵合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尾氣。
與鋼鐵業相比,鐵合金行業相對小眾,但寧夏鐵合金企業集中度高、氣源豐富,尾氣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很高,這無疑為首鋼朗澤打開了一扇窗。
2021年5月,首鋼朗澤控股的鐵合金尾氣利用項目――寧夏首朗吉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投產,年產乙醇4.5萬噸、乙醇梭菌蛋白5000噸。隨后,在寧夏和貴州建成了第二家、第三家鐵合金領域的項目,跨領域發展取得成功。
這些合作讓首鋼朗澤充分意識到,他們擁有的是一項平臺技術,始于鋼鐵,但不止于鋼鐵。“我國鋼鐵產能規模大,尾氣資源豐富且易于收集。我們的技術還可以在鐵合金、電石、化工、垃圾氣化、生物質氣化等許多領域實現應用。”晁偉說。
儲備未來
無論是乙醇還是蛋白,市場空間都非常巨大。考慮到糧食安全,我國在嚴格控制燃料乙醇加工產能擴張的同時,還每年進口大量的大豆,大豆榨油后剩下的豆粕用于生產飼料。首鋼朗澤產出的生物乙醇和微生物蛋白,無疑能極大滿足市場需求。
“我們生產的乙醇直接成本比國內糧食發酵的乙醇約低30%。未來不只做乙醇,還可以做丁醇、丁二醇、異丙醇、可持續航空燃料等一些附加值更高的產品。”首鋼朗澤總工程師莫志朋告訴記者。
在實現“從0到1”的技術突破后,首鋼朗澤想得更多的是“從1到N”的快速推廣。首鋼朗澤生產的生物乙醇已經應用在香水、化妝品、清潔劑、食品飲料包裝、服裝化纖等產品中。國外的合作伙伴還把生物乙醇做成可持續航空燃油(SAF)應用在商業航班上。公司生產的微生物蛋白可作為水產、雞、豬的蛋白原料,產品供不應求。
如今,這家員工平均年齡33歲的企業,已申請專利25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00余項,發展駛入快車道。“企業要始終服務于國家戰略,國家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宋慶坤說,首鋼朗澤正向成為合成生物學和CCUS行業領軍企業默默努力。未來隨著寧夏、河北、內蒙古、上海、山東等地多個新項目的落地,規劃中的生物乙醇年產能將達50萬噸、微生物蛋白年產能將達6萬噸。(經濟日報記者 楊學聰)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