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西特色農產品火出圈
廣東茂名高州市根子鎮荔枝豐收場景。 林奕余攝
茂名“中國荔鄉”火出圈、徐聞縣果農“喊全球吃廣東菠蘿”……最近,廣東省特色農產品紅遍海內外。廣東是全國重要的熱帶水果生產加工省份,全國每2顆荔枝就有1顆來自廣東,全國菠蘿六成產自廣東。日前,記者走進粵西農業大市茂名、湛江發現,各地正通過打造市場體系、延伸產業鏈條,全力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據了解,早在2019年,廣東農業部門便在全省啟動了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12221”即推出“1”個農產品大數據,組建銷區采購商和培養產區經紀人“2”支隊伍,拓展銷區和產區“2”大市場,策劃采購商走進產區和農產品走進大市場“2”場活動,實現品牌打造、銷量提升、市場引導、品種改良、農民致富等“1”攬子目標。到今天,“12221”市場體系建設成效斐然,荔枝、菠蘿等特色農產品產銷兩旺。
沿著荔鄉公路駛入茂名高州市根子鎮,這里被稱為“中國荔枝之鄉”,最近火出圈的柏橋村就坐落于這片萬畝荔枝林中。走進柏橋村,記者抬眼便看到了綠油油的荔枝果掛滿枝頭,再過半個多月,紅彤彤的“幸福果”將成熟。
茂名種植荔枝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最大的荔枝生產基地,全球每5顆荔枝就有1顆產自茂名。近年來,茂名荔枝釋放出巨大潛力,全產業鏈實現產值超百億元。
在柏橋村,荔枝種植面積達6800畝,占村子面積的87%以上,這里也是廣東省級“一村一品”荔枝生產專業村,孵化出了國家級農業專業合作社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
“在我們村種荔枝,現在已經實現了人均年收入超5萬元。”高州市根子柏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何達說。2007年當地將零散的農業資源進行深度整合,成立柏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通過“農戶+合作社”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農戶2000余戶,去年組織和幫助銷售荔枝鮮果2400多噸。
智能化烘干設備、自動去核裝置、全自動包裝機……深耕荔枝產品深加工多年的高州市豐盛食品有限公司近年來不斷“加碼”科技力量,延伸荔枝產業鏈,研發出荔枝干、荔枝酒等產品,在荔枝、龍眼的生產加工方面擁有27項國家級專利。
政策紅利為其開拓荔枝生態產品市場注入了新動能。“去年,公司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金額220多萬元。減稅降費省下的‘真金白銀’很快就會流入新的生產線,這對我們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支持。”豐盛食品公司財務負責人羅志霞說,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紅利的充分釋放,有力推動了荔枝產業鏈延伸。
廣東的特色農產品不僅有“世界荔”,更有“世界菠”。全國每3顆菠蘿就有1顆來自湛江徐聞,產值5年增長了2倍多,出口3年增長60倍。
5月,徐聞縣迎來菠蘿上市旺季。在徐聞,35萬畝菠蘿田連綿起伏,讓當地享有“菠蘿的海”的美名。徐聞縣農業農村局局長何啟揚說,今年徐聞菠蘿產量預計約79.6萬噸,目前上市銷售量已近56萬噸。
但果農并不滿足于菠蘿的直接出售,更想著借助國家政策的東風,提升農產品價值,在深加工領域打造徐聞人自己的品牌。鮮切菠蘿就成了徐聞菠蘿產業發展的新突破點。
從鮮果到鮮切,走進車間、穿上工作服的果農變成了“工人”。2021年,湛江小伙魏仕崢毅然決定從大城市返回徐聞這片紅土地,聯合幾名合伙人創立湛江三木食品有限公司,在“鮮切小菠蘿”這片藍海市場中奮力拼搏。好吃方便的鮮切小菠蘿迅速贏得市場,每逢菠蘿上市旺季,三木食品公司月加工菠蘿產量可達9.6萬斤,銷往珠三角、山東、上海等地。
“新產品要想真正做大走遠,必須依靠新模式和新場景賦能。”魏仕崢說。就在他希望持續以直播帶貨等新模式把鮮切菠蘿打造成“爆款”時,資金問題讓業務拓展一度放緩。當地稅務部門得知情況后,及時上門向其普及納稅信用體系知識,引導其爭取A級納稅人評級,以享受更優惠、更大額度的免抵押銀行信用貸款政策。“原來納稅信用等級的作用那么大,讓我們開拓市場的底氣大增。”魏仕崢說。
在稅務等部門的“滴灌式”扶持下,“菠蘿的海”產業想象空間無限。“徐聞將以菠蘿產業的多元化引領鄉村產業現代化,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菠蘿產業帶。”徐聞縣委書記羅紅霞說。 (經濟日報記者 鄭 楊)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