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充分擁有發言權
一個決策、一項部署、一份籌劃是否科學合理、富有成效,一個班子、一名黨員、一個干部的政績是否突出、涵養是否深厚,廣大人民群眾是直接接受者,看得最真切、想得最明白,他們最具有發言權。“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們工作的長短優劣”,讓群眾能夠說話,評價有效,才能保證黨的各項事業發展始終不偏離航向。
制定政策聽取群眾聲音,考慮群眾意見。所謂“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走訪群眾,敢于到困難集中連片的地方,融入人民生活,感悟人民喜樂,體會人民真情,才能把握人民所思、所想、所憂、所盼,力求政策來源人民、反映人民、服務人民。
制定政策具體舉措要向人民通報,讓人民知曉。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黨員干部要繼續發揚脫貧攻堅一對一結對幫扶經驗,各個基層黨支部要一對一將政策講解給群眾,充分發揮基層黨員活力,打牢黨的基礎地基。同時,還要發揮大眾媒體宣傳作用,促進人民群眾對黨的政策的理解,加快黨的政策落地生根,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對于群眾反映不好的地方要及時研究更正,爭取減少群眾利益損失。
加強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的批評監督。新征程中,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要著力推動群眾批評監督機制創新發展,調整完善政務、村務等公正公開,落實重大事項公示制度。要進一步更新群眾線索舉報等受理、反饋、落實程序研發,健全人民群眾利益訴訟、保障、處理等機制建設,確保人民群眾批評監督有回應、有著落、有辦法。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政績觀。政績是黨員干部在工作完成后的成績,有什么樣的政績觀,就有什么樣的施政行為,也就能在成績上體現出多大貢獻,為此政績觀直接關聯著人民群眾的評價好不好。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政績觀,特別要處理好“潛功”與“顯功”關系,要將二者統一起來,站在一名共產黨員歷史使命的政治高度辦事,不計個人得失,跳出個人小格局,大力傳承發揚“功成不必在我”的為民情懷,以及“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才能不負黨和人民重托,贏得人民群眾一致好評。(田佳俐)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