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閱讀更智慧
如今,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早期閱讀興趣的培養,未成年人閱讀量和閱讀時長均有所增加。第二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0歲至17歲未成年人閱讀能力平穩提升,閱讀率和閱讀量均較往年有所增長。2022年,這一人群的圖書閱讀率為84.2%,較2021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人均圖書閱讀量為11.14本,比2021年增加了0.21本。龐大需求催生童書市場不斷擴容。
隨著互聯網技術進步、網絡普及率不斷提升,我國兒童數字閱讀低齡化特征顯著。《2020年中國兒童數字閱讀報告》顯示,互聯網閱讀成為未成年人普遍的閱讀方式。相關APP活躍度近兩年增幅明顯。家長為兒童數字閱讀買單的意愿也普遍增強。紙質圖書的閱讀和數字化閱讀的融合已經成為兒童閱讀必須關注的發展方向。
在市場需求下,專業兒童數字閱讀平臺涌現出很多爆款。用相關技術手段將線下兒童讀物轉化到線上,實現動畫式、有聲、可互動的閱讀體驗,增加閱讀趣味性,受到兒童和家長歡迎。從內容形態來看,兒童數字閱讀內容多元,形式豐富,其中視聽結合的有聲繪本更受孩子歡迎,閱讀總量高。從內容服務來看,大數據技術在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中廣泛應用,智能推薦內容更吸引孩子。
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兒童教育領域一項重要技術,尤其是在兒童閱讀領域應用前景廣闊。業內人士指出,未來的兒童閱讀,孩子不僅可以通過想象將自己帶入故事從而獲得間接的閱讀體驗,還可以像玩電子游戲那樣,通過角色扮演置身故事之中,獲得直接的參與體驗。
在國家版本數據中心副主任王志庚看來,未來的兒童繪本可能會內置一個芯片,通過另外的智能終端,如手機、電視、投影、眼鏡、頭盔等設備,連接云端的各種資源和服務。“事實上,現在有些繪本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功能,比如百年百部中國兒童圖畫書經典書系,目前只有智能手機能夠獲取云上的音視頻內容,但支持這種技術的其他設備將越來越多。而且,云端將區分來訪者和來訪設備適配推送合適的內容。”王志庚說。
王志庚認為,面向未來,在兒童閱讀服務領域,需要建立一個基于AI的閱讀服務云平臺,通過對兒童知識、閱讀對象、閱讀行為、閱讀社交等數據的記錄、獲取和分析利用,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因童而異”的閱讀服務策略和成長路徑。
在人工智能時代,除了碎片化閱讀,更強調深度閱讀。為應對小讀者的數字閱讀需求,全國許多公共圖書館都做出了有益嘗試。首都圖書館館長毛雅君認為,未來的公共圖書館要在引起興趣、促進閱讀、核心素養、友好安全、家長認同這5個維度上努力。在促進閱讀方面,智慧圖書館的兒童服務要有別于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劇院,應以智慧化手段揭示和展現特色文獻資源,從而推動全民閱讀。
“在人工智能時代,尤其要注意幫助孩子克服碎片化閱讀的傾向。”毛雅君說。現在,整個社會彌漫著淺閱讀、碎片化閱讀的氣氛,自由選擇、慢閱讀和深入閱讀的權利被剝奪,這對親子閱讀、親子關系構成了挑戰。家長要有訓練意識,從親子共讀開始,逐漸過渡到孩子自主選擇優秀的國內外作品,自主閱讀。通過這樣的訓練,親子閱讀的質量會內化為未來孩子的學習習慣。圖書館擁有大量的兒童閱讀數據樣本,未來可以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每位兒童提供個性化閱讀建議,探索建立針對不同年齡層兒童的精準化、智能化分級閱讀指導。 (經濟日報記者 姜天驕)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