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攜手京東發布數據――生鮮消費 新鮮營養是關鍵
數據來源 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
生鮮電商起步于2009年,并逐步發展壯大。隨著資本熱潮退卻,眾多生鮮電商放緩了擴張腳步,開始尋找新的增長點。在消費者更加重視“產品、價格、體驗”的當下,生鮮電商的發展策略將逐漸回歸到提升供應鏈效率上來。
從產品看,生鮮電商可從新鮮、營養等著手,提升自身競爭力。傳統農產品供應鏈包含農戶、農產品代辦、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農貿市場等,從產地到消費者手中,要經歷4個到5個環節。對此,生鮮電商可以通過自采商品乃至自營商品的方式,實現產地直發消費者,提升農產品新鮮度。
同時,在農產品消費中,除了應季水果、蔬菜等初級農產品表現亮眼,以健康功能為賣點的加工農產品也廣受歡迎。例如,以紅棗、枸杞等為原料的養生茶逐漸盛行,部分產品以直播的形式營銷,獲得市場認可。對初級農產品進行加工,給消費者帶來方便,也讓產品價值得到提升,是商家拓展市場的關鍵發力點。
從價格看,雖然價格優勢仍是核心競爭力,但并不意味著生鮮電商們要大打價格戰。目前,依靠“燒錢”拓展業務的生鮮電商,早已被市場淘汰。下一階段的競爭,比拼的是更好的貨源、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生鮮電商要加快擴充優質農產品產地資源,形成產品差異化競爭優勢。同時,還要通過推出自有品牌,形成品牌效應,實現口碑和收益雙豐收。
從體驗看,生鮮農產品屬于日常生活中的高頻消費品類,需要生鮮電商用更好的服務來培養用戶消費習慣,形成長期用戶黏性。
總體來看,生鮮電商只有讓消費者感受到好的產品、價格和服務,才能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進而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本期點評 明 軍 點評人: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行業研究員)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