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次布局謀劃未來產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我國將推動5G、工業互聯網等設施規模化應用,并超前謀劃6G、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等未來產業。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接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選擇,對引領未來發展方向、支撐未來經濟增長、構筑未來競爭優勢具有先導作用。
未來產業由顛覆性前沿技術驅動,其發展具有高成長性、孵化過程具有不確定性、支撐技術具有多迭代性,技術成熟度、市場發育度都相對較低。這決定了前瞻謀劃布局未來產業不同于傳統產業,需要走一步看三步,根據技術迭代與市場變化情況,分梯次布局推進。
從近期看,突破性創新產品是培育未來產業的突破口。當前,上海、廣東、北京等多地率先布局未來產業新賽道,已出現液態太陽能燃料、神經形態芯片等一批突破性創新產品。這些產品面臨從小批量中試產品到大規模市場化商品的關鍵跳躍,是近期培育未來產業的重點賽道。對此,一方面要利用我國完備的產業基礎體系,加快相關生產技術與生產工藝改進;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早期市場開發,借鑒政府采購等方面的經驗,通過采辦采購等途徑為未來產業孵化培育提供早期市場,讓未來產業的種子盡快破土而出,加快推動創新產品從實驗室、中試平臺走向市場。
從中期看,引領性工程技術是培育未來產業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國在新能源、新材料、通信技術、生物技術、智能制造等領域已出現引領性工程技術,這是中期布局未來產業的重點領域。應發揮好超大規模應用場景的優勢,把不斷迭代成熟的工程技術與潛在的應用需求結合起來,開發出更多供需適配的創新產品,進而把工程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如何發揮應用場景優勢?一方面,需打造多領域應用場景,圍繞未來醫療、交通、工廠、社區、農業等領域,構建多領域、多維度場景創新體系,探索行業級場景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開放多主體應用場景,支持各地各級政府、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主動開放場景,推進未來技術在具體應用場景和行業領域的應用及有效驗證。
從遠期看,前沿基礎研究是決勝未來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從“0到1”的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是制約長周期增長與高質量發展的瓶頸。為夯實發展基礎、打破科技瓶頸,我國積極部署重大科技項目,在核聚變、類腦智能、泛基因組等領域出現諸多前沿基礎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仍需進一步向創新產品轉化,其關鍵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定戰略耐心,久久為功,推動重大工程技術突破與技術熟化、產品轉化。
未來產業的遠期布局,亟需強化全球技術變革的戰略預見,加快組建國家未來產業技術研究中心,設立未來研究院、技術學院等,重點加強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顛覆性技術源頭供給,打造引領未來產業的科技策源體系。 (作者:胡擁軍 宋心榮 來源:經濟日報)
隨便看看: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