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再從頭”——記杭州亞運會競走冠軍切陽什姐
走下領獎臺,一切從頭開始。”亞運會賽場上,無數運動員說過這句話,無數記者記錄過這句話。這次說這句話的是32歲的切陽什姐。
10月4日,杭州亞運會田徑項目混合35公里競走決賽在智慧新天地沿江景觀帶鳴槍。這是杭州亞運會新增的田徑小項,每隊至多由兩男兩女4名運動員組成,共同走完35公里賽程,取成績最好的一名男運動員和一名女運動員成績之和確定總成績。該項目只有5支隊伍14名運動員報名,中國隊和日本隊均派出兩男兩女共4名運動員。
“賽前全隊都認為我們拿下金牌問題不大,但我還是有壓力,擔心拖后腿。團體賽不像個人賽,一個人的失誤就有可能影響全隊的成績。”切陽什姐說。
壓力不僅來自于團體的賽制,還有她坎坷的競走生涯。
1990年,切陽什姐出生于青海省海晏縣甘子河鄉一個普通藏族牧民家庭,2006年進入青海省體校,原本練中長跑,但成績一般,教練看過她的腿型和跟腱后認為她更適合競走。2010年,切陽什姐入選國家隊,2012年走上倫敦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賽場,在更受關注的劉虹、呂秀芝身邊,切陽什姐反倒走出了中國運動員的最好成績,第三名,1小時25分16秒的成績刷新了亞洲紀錄。慢慢地,切陽什姐成長為國內女子競走的領軍人物之一,可之后兩屆奧運會成績都不太理想,里約奧運會第五,東京奧運會第七。
之后無論是世錦賽還是全運會,切陽什姐都有閃光的表現,但最好成績都停留在亞軍。亞運會,切陽什姐也從未感受過登頂的感覺——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她在最后時刻被年輕選手楊家玉反超,再次屈居亞軍。
“千年老二”是一句調侃,對切陽什姐卻是一座大山。“其實我也拿過一些國內和國際比賽的冠軍,但在重大比賽中一直難以突破,確實會產生自我懷疑。”切陽什姐說。隨著年齡增長、傷病增多,切陽什姐不止一次動過退役的念頭。
“讓我堅持下來的是榜樣和責任。劉虹都能堅持到30多歲,現在仍在為田徑事業發光發熱,我也要像她一樣,成為更多年輕運動員的榜樣,年齡不是問題。”切陽什姐說。
就這樣,32歲的切陽什姐再次登上了亞運會賽場。這次,她不是孤軍奮戰,身邊有了白雪瑩、賀相紅、王欽3名隊友。在賀相紅、王欽兩名男選手交替領走,最終王欽第二個完成35公里比賽之后,早已遙遙領先的切陽什姐放下包袱,距離終點2公里時,已經和教練、隊友揮拳慶祝,和遠道而來為自己助威的家人們微笑了。最終,切陽什姐以2小時45分13秒的成績完賽,排名所有女選手第一,加上王欽的2小時31分28秒,中國隊成績為5小時16分41秒,領先第二名日本隊5分半。“這枚金牌堅定了我的信心,我要成為更多人的榜樣,我要站出來!”切陽什姐說。
混合35公里競走并不是巴黎奧運會項目,取而代之的是馬拉松競走混合接力。這些年,切陽什姐已將主項從20公里競走轉向35公里,面對巴黎奧運會,32歲的她堅毅地說:“我要從頭再來,再練回20公里,也會考慮兼項,我還有下一個目標。”(轉自10月5日《中國體育報》02版)
隨便看看: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后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